>国画/书法>古代书法>王羲之书法 免费发布古代书法信息
广告
热门浏览

王羲之书法

更新时间:2019-09-18 14:30:13 信息编号:35267r2p04c8ec
王羲之书法
10000≥ 10副
  • 10000.00 元

  • 其它

  • 其它

  • 王羲之,王羲之书法,入木三分,天下行书

13699496519 028-63929108

分享

详情介绍

商品别名
天下行书,王羲之书法,兰亭序,书圣
面向地区
全国
品牌
其它
材质
其它
工艺
其它
国画类别
其它
装裱
其它
字体
其它
作者
其它

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兰亭序》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的“天下行书”。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者的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1] 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2]



中文名王羲之 别 名王右军、王会稽,字逸少 国 籍东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琅琊(今山东临沂) 出生日期公元303年 逝世日期公元361年 职 业官员,书法家 信 仰道教 主要成就创作书法
《兰亭序》 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称 号书圣 后 代王献之等


目录

1 天下行书
2 作者简介
3 门庭
4 拜师
5 钤拓
6 故事
▪ 书成换白鹅
▪ 坦腹东床
▪ 入木三分
7 作品
8 摹本




天下行书

《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据说,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流觞饮酒,赋诗唱和。 [2] 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亘古”的序文,王羲之回家后又重写了数十遍,皆不如原稿,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所以我们至今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逼真的是冯承素摹本,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各半之印,故又称为“神龙本”。郭天赐谓“神龙本”“笔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2]

《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所以明末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古今,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难能可贵的是,从《兰亭序》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 《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2]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2]  每览昔人兴 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不知老之将至”之前并无“曾”字,而且从原文图片中也可看到没有“曾”。应该是后人所加。请广大网友注意。 [3]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




门庭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叔父王廙,从叔父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拜师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2]




钤拓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这些想象力虽好却不是晋时之罢设),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2]




故事




书成换白鹅

王羲之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书成换白鹅书成换白鹅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2]



坦腹东床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时323年,郗鉴还不是太尉是尚书令)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尚书令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鉴。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2]




入木三分

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4] 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相关推荐产品

留言板

  • 天下行书王羲之书法兰亭序书圣王羲之入木三分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成都藏宝阁艺术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王羲之书法”详细介绍,包括王羲之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13699496519。不是你想要的产品?点击发布采购需求,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王羲之书法”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