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鉴宝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清中晚期·和田玉渔家乐摆件】
估价:12万
店主报价:8万、14万
王敬之点评:这件玉雕刻的是一条船,船边一个小竹筏,船上有一个成年人和三个小孩,船上还卧有一条小狗。整体雕刻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这件玉上面有很多这个俏色,实际上也叫糖色。我们今天讲糖玉,就是指玉里面加入了其它的元素,让玉出现了这种糖色。这个糖色利用得好,叫作画龙点睛。和田玉比较致密,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叫精光内发,就是它这个油,这种珍贵程度一看就知道了。不像其他玉显得很松,一看就觉得结构不够致密。
我们在看一件玉器的真伪的时候,看它的题材,看它的时代审美;第二看它的加工痕迹,古代的加工痕迹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古代因为转速慢,所以它出现的痕迹是那种慢转速的痕迹,而现代高速工具会出现这种高速工具的痕迹。古代加工玉是一边加工一边打磨,它实际上是一次性成型的,而现代一般用高速工具雕刻了以后再进行二次打磨。这件玉的加工痕迹里面都有包浆,这就是一个时代形成的,而不是说今天通过一两个工作日把它抛出来的。
此件藏品我的云鉴结论是一件清中晚期·和田玉渔家乐摆件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清代晚期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状态,玉文化随之也出现了停滞。这个时期和田玉的开采越来越少,甚至到了1821年的时候完全停止了玉料的开采。清宫廷造办处到后期也关闭了对玉器的雕琢,可想而知当时玉雕的整体状态是日渐凋落的。这件《渔家乐》是清中期和晚期的一个作品,《渔家乐》是一种当时的生活状态,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华山论鉴》如约呈现
每周日晚间21:10陕西卫视
每周一午间12:00陕西卫视重播
每周一网络版视频更新
【五代·定窑白釉花口盏托】
店主报价:10万、28万、38万
【陈半丁·枇杷图立轴】
店主报价:6万、9万、10万
李学伟点评:陈半丁是吴昌硕的弟子,他的名气甚至比张大千大得多。陈半丁是诗书画印四样全部精到的一位大画家,但因为是大画家所以市场上仿品非常多。在海选的过程当中经常见到陈半丁的仿品,都是仿吴昌硕、赵云壑和王一亭这类,仿到感觉有点不像,他们就把款落上陈半丁。这件《枇杷图》,上面的图章都是陈半丁自己刻的。再从画面上看,画得自然没有什么做作感。无论是枇杷还是主干、叶子都很丰润、枯湿且浓淡分明。这幅画是陈半丁作品当中比较完整、标准的一幅画作。
经我鉴定,这是一幅陈半丁·枇杷图立轴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这个题画诗后面两句写的是:“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金丸指的就是枇杷。因为枇杷这个水果和其他水果都不一样,它是享四时之气的佳果,有点仙气。因为枇杷是秋养霜、冬开花、春结果、夏成熟。在几千年前的西安人已经尝过非常好吃的枇杷了,咱们中国早的植物园就在西安的上林苑,汉武帝就在这个上林苑里种植了有十株枇杷树。
【元代·耀州窑黄釉印花碗】
店主报价:4万、5万
耀州窑是宋代六大名窑之一,它
创烧在唐代,到了五代的时候可以烧造出白胎、薄胎、深剔刻的这样一些青瓷。到了宋代,耀州窑进入了一个辉煌期,它能烧造出来青绿、橄榄绿这样一些釉面像玻璃质感这样的瓷器。这件碗的颜色是草黄色的,不太像我们常见的那些耀州窑,印花虽然漂亮,但是没有宋代那样高的水平。经我鉴定,这是一件元代耀州窑黄釉印花碗的真品。
耀州窑
一开始主要的中心窑厂是在黄堡市,元末的时候黄堡耀州窑基本上就停烧了,接替它的一个窑厂叫做陈炉。这件瓷器从它的纹饰、釉色来分析很可能就是陈炉耀州窑。当时烧制的耀州窑瓷器不仅在陕西地区流通广泛,在陕西周围包括像宁夏、内蒙古都有出土。所以这件东西流传到国外,再通过国外的回流带回到中国,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清雍乾·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
清代中期·银装龙泉睚眦剑
估价:28万
店主报价:30万、35万
点评:龙泉宝剑非常有名,两千多年前,欧冶子在龙泉这个地方为楚王锻造了三把宝剑:七星龙渊、工布、泰阿。因此龙泉剑名扬天下。李白曾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就表现了江湖英雄豪杰的书剑恩仇,侠义情怀。剑作为百兵之君,在明清时期退出了实战使用,成为民间练武、防身、镇宅、送礼的佳品。普通的龙泉宝剑在剑身上的剑装基本为铜质,或铜鎏金。而这件藏品的特殊之处在于身上的剑装为银制,剑条采用了三枚夹钢复合的工艺,经过反复折叠锻打留下了折叠锻打纹,纹路优美,而红木鞘上的包浆以及剑鞘上的银装均为原装,银装上有篆书“龙泉”二字。剑格上为睚眦造型,非常凶猛,在制造工艺以及錾刻形制上美轮美奂,非常精妙。这样的宝剑在当时属于私人定制产物。是清代中期银装龙泉睚眦剑的。
【明代·铜制供器香瓶】
估价:15万
店主报价:10万、12万
点评:这件藏品的特之处在于瓶身上盘绕的两条螭虎龙,之所以称之为螭虎龙,是因为这种像龙又像兽的神兽在战国到汉代是非常流行的装饰,在玉器、青铜器上以固定的形式出现,而这件藏品的螭虎龙装饰是活动且可以取下的。这对瓶在当时是五供器之中的一对香瓶,在明代的铜器制作中较为典型,数量较多。明代的祭祀器很多都是仿造青铜器的造型,其中又有强烈的时代审美工艺特征,是
明代五供器中的铜制香瓶真品。
《华山论鉴》每周日晚21:20 播出。敬请锁定陕西卫视。
网络次日更新。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华山论鉴》如约呈现
每周日晚间22:10陕西卫视
每周一午间12:00陕西卫视重播
每周四晚间22:10陕西卫视重播
每周一网络版视频更新
清代中期·剔红赏瓶
估价:30万
店主报价:28万、15万、35万
点评:该藏品在漆器中被称为剔红,即主色调为红色,在漆胎上采用剃、雕、刻的工艺手法制成的器物。剔红的立体感很强,且所表现的内容丰富。由于剔红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且成本昂贵,因而从古到今一直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赏瓶的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在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对该种长颈鼓腹圈足的器物造型尤为喜爱。纵观这件藏品,从沿口的卷草纹到云雷纹,瓶颈的四季花卉和肩部的云雷纹与瓶身十八罗汉的开光相呼应,且带有佛教轮、螺、伞、盖、花、罐、鱼、长的八吉祥,以及底部的云雷纹和圈足变体的“寿”字,共有九层纹饰。暗合了当时皇帝九五的身份地位,符合清代赏瓶的样式,且刻画刀法灵活犀利,体现出乾隆时期漆雕的创作手法,是一件清代中期剔红赏瓶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