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釉里红瓷器鉴定鉴赏,釉里红鉴定以及走势,釉里红市场走势,釉里红鉴定鉴赏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其它 |
材质 |
白瓷 |
适用送礼场所 |
其它 |
制作方法 |
纯手工 |
釉里红瓷器在近期拍卖市场连续创出新高。
去年10月23日一件高22.8cm的清朝康熙釉里红团花摇铃尊在苏富比拍卖成交价为13186400人民币;去年11月4日一件高32.1cm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牡丹纹玉壶春瓶在德国纳高拍卖成交价折合人民币为2024000元;去年12月12日,一件高32.6cm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在北京翰海拍卖成交价为4,180,000元。今年,刚过不久的5月30日,一件高32cm的明朝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经过激烈竞拍,以78520000港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了明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常以红色代表富贵、吉庆、祥和,所以釉里红色泽自它诞生以来,一直为世人所追捧。玉壶春瓶为我国传统瓶式之一,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细颈、溜肩、鼓腹、浅圈足,造型秀美丰满。这件“天价”玉壶春瓶的颈部饰有蕉叶纹,线条苍劲有力,瓶身装饰着四朵盛开怒放的牡丹花,枝叶相缠,看来浑厚、古朴、高雅、大方。如果您想咨询藏品的话。
釉里红是景德镇创烧于元代的一种釉下彩绘。初创阶段,由于技术和这种色彩在高温中的稳定性差及胎骨内含有杂质,所以不易得到成功之作。在同一件器物上,有的部位呈红色,而有的部位却呈灰黑色;有的露胎处往往显现红色或褐色斑点。这些特征在现代仿品中是没有的,所以成为我们今天鉴别时的重要依据。
元代时,釉里红器物以碗、盘、碟、罐居多,装饰花纹有缠枝莲、牡丹、松竹梅、云龙、龙凤、草叶纹和动物、鱼藻等;明代时,釉里红较为流行,色泽浅红带灰,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较元代简单,器形有瓶、壶、盘、碗、罐等;清代雍正时的釉里红色泽鲜红且有层次,烧造得极为成功,可谓历史高峰,当时器形有盘、碗、瓶等,图案纹饰以三鱼、三果、五蝠为多见。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当时的江苏省吴县通安公社发现了一件完整的釉里红龙纹盖罐。这一件轰动一时的釉里红盖罐原被农家作为装粮食用的器具,后被苏州文物商店收购,经鉴定为元代制品。据介绍,这件国家文物目前全世界仅存两件,后应邀赴国外展出,它的保险金额在当时就高达40万美元。
在近年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瓷器玉器古董珍玩拍卖会上,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釉里红瓷器往往超过百万元,2000年上海国拍秋季拍卖会及2001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两件不同的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天球瓶更是以662万元人民币和1045万元人民币,分别刷新了国内瓷器拍卖的,其升值速度让国内外瓷器藏家瞠目。今年秋季拍卖会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又推出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瓶,估价在600-800万元人民币。究竟釉里红瓷器有何特之处,让众多藏家竞相追捧?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以铜红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铜只有在还原气氛中才呈现红色,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窑室中气氛要求十分严格,烧成难度大,成品率低。元代景德镇窑开始烧制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发色偏黑,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元代的釉里红器产量低,流传至今的数量不多。明初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永乐时期,鲜红釉声名显赫,然釉里红器则极为鲜见。本世纪80年代,景德镇路、公馆岭地段在永乐前期与后期的地层中出土了一些釉里红标本,其中有永乐元年、四年款识,从这些标本的外观看,铜红料烧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见烧制釉里红比铜红釉难度更大。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自如描绘。这时期还有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纹饰,烧成后图案凸出白色釉面的方法,呈色鲜红。清乾隆年唐英编《陶冶图编次》称这种方法为“宝烧”。可知宣德时期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得比较纯熟,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但是成化时期的产品呈色浓艳鲜亮。弘治时期,釉里红泛灰黄色;正德则过于灰暗。嘉靖时虽亦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清康熙朝恢复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更为。因二者烧成气氛不一致,能达到两色都鲜艳的,只有雍正一朝。典型器如北京博物院藏桃果高足碗,青叶和红桃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乾隆时的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
新华网香港月 5 月10日电(记者 李凯) 香港苏富比将于本月30日在香港拍卖一件元代制作的大罐。苏富比人士预计,这件瓷器的拍卖价格可望超过4400万港元,从而打破以住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的世界记录。
这个元代大罐有一个很长的名字--“青花釉里红垂肩如意串珠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在1972年,这个大罐在伦敦以约22万英镑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世界记录。
不过,此前,这个大罐的价值并没有被世人充分认识。一个荷兰家庭曾经仅仅把它当作插放雨伞的伞架使用。
介绍说,大罐有34·3公分高,体壁非常厚实,工匠们在烧制过程中已充分预防瓷器破裂和变形。大罐用双色镂空风格修饰,在罐的表面有四块凹陷处,均用花卉山石装饰。这些烧制出来的花包括牡丹、石榴、菊花、山茶花,代表四季。搭配花的绿叶及花的根茎也由单片泥土烧制成型,叶脉被精心雕刻出来。凹陷处周遍用陶塑的“串珠”围绕。
说,这个大罐充分展现了中国瓷器生产和点缀技术,也反映了元代瓷器制造者在继承宋代瓷器简约风格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