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铜镜鉴定,铜镜快速成交,铜镜私人老板收购,铜镜交易价格 |
面向地区 |
全国 |
辨别古铜镜的真伪,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
古代,墓葬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
铜镜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之一,不仅可做为映照妆容的工具,更是一种显示技术的工艺品。镜背一般都铸有精美的图案造型与铭文,这些纹饰向世人展示了当时工匠的审美意趣和冶铸技术,体现歷史上各时期的社会风气与审美观感,艺术与文化价值。根据考古研究的发现,中国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开始使用青铜镜,直到清代中晚期以后,才逐渐由西方引进的玻璃镜所取代。战国、汉、唐是中国铜镜发展辉煌的时期,纹饰精美的铜镜在这些时期被大量制作,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2011年于北京保利拍场中落槌的〈汉代四乳神兽镜〉,继承了战国秦汉以来的平面装饰传统,又开启了稍晚兴起的神兽高浮雕装饰技法的先河。绕行镜座四兽应属于祥瑞类的仙界神兽,其设计的本意多与秦汉以来的求仙、升仙思想有关。纹饰布局方面则沿用西汉以来的四神镜所的四分法环绕式布局传统,方形钮座外主要部位分为四区,每区隔以乳钉,乳钉外环绕小联珠。此镜饰以青龙、白虎、蛟龙、奔马四兽,造型优美灵动,体态矫健,极富动态之感,表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构图之美。
隋唐时期的铜镜制造更是达到中国古代技术的,隋镜重要的特点是,把汉代的篆书铭文,改为楷书铭文,内容多是诗句,且比南北朝的铜镜更大更厚重。唐代更将铜镜的特色发扬光大。唐镜的形状多样,除了传统的圆镜外,更发展出方镜、亚形镜、八瓣菱花镜、宝相花镜等前所未见的型式。唐镜的装饰亦十分丰富,由于西域文化的传入,唐代的镜背常见到多元题材的浮雕设计,像是鸾凤、龙、瑞兽、狮子、猎犬、马、雉鸡、喜鹊、葡萄、花卉、云纹、飞天仙子或飞鸟衔绶带。唐朝佛教盛行,也影响了镜背的装饰带有佛教色彩,例如宝相花(团花)或是(万)字,都有浓厚的佛教气息。不论是艺术涵养,还是制作技术,都表达出当时社会繁荣的面貌,及唐代铜镜的工艺水平。中国嘉德2011年【镜花水月—梦蝶轩藏镜】铜镜拍卖专场中推出的〈仙骑纹菱花镜〉便是典型的唐代铜镜,此镜直径22公分,呈八瓣菱花形,背有圆钮。内区纹饰为四位头束高髻佩戴高冠的仙子,分别骑跨在鸾鸟、仙鹤、神鹿及麒麟上飞翔;身旁团团的云气浮动,与摇曳秀美的花枝纹点缀其间,仙子裙带飞舞,衣襬飘摇,一派仙风道骨,逍遥祥和之气。镜缘的八瓣菱花内亦点缀花卉纹路,整体白光灿然,品相。唐镜作工大多精美细緻,流存于世的唐镜也较其他时期的古铜镜完善,深受藏家爱戴,歷年铜镜拍卖成交也多为此一时期制作的铜镜。
铜镜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观体现了所处时代的铜铸造工艺、审美意趣、民俗信仰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的这一千古名句让我们了解到:铜镜,以铜铸镜,可照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