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拍卖北洋造七钱二分,上饶七钱二分,七钱二分价格行情,七钱二分价格行情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明嘉靖以后,中国的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两间维持一定韵比价。铜钱使用是论枚计价,白银在作为交易媒介之时是以成色及重量来计价,然而各地习用的成色与秤法不一,且银子有不同的形状,在鉴定及重量的换算上十分麻烦。外国银圆流入中国后,因其制作精美及成色、重量的划一,可以论枚(圆)使用,非常方便,慢慢成为民间交易的工具,银两在流通上的影响力逐渐式微。道光年间,“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台湾仿洋银形式老公银饼。外国银圆的泛滥造成弊端丛生,自制银圆抵制外币之议由初期的受排斥转为逐渐受到重视。
在旧中国进行货币改革的时候,由于缺乏现代工业,刚开始仿西洋方式造币时,无可避免地仰赖外力。此时,除了经济以外,社会、政治与国际局势都发生了剧烈动荡,造成许多文献的散失,导致今人查证上的困难,所幸有些海外的原始文献保存尚属完整,在“礼失求诸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还原部分真相。民国时期,财政部继续推动币制改革。1914年(民国3年)制定《国币条例》,发行以袁世凯头像为图案的新国币,此俗称“袁大头”的新银圆制作精美,成色、重量划一,颇受民众欢迎,在完善的策划及大力推行下,很快将外币驱逐殆尽。
在谈论3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时,经常会提到现为伯明翰造币厂的英国喜敦厂,但该厂的相关细节在钱币书刊上常一笔带过,缺乏完整的描述,因此泉界流传着许多矛盾甚至错误的说法。对于中国机制币的发轫,该厂涉入甚早,广东钱局的成立即由其协办,而清末各省造币设备竟有三分之一购自该厂,可见其与中国近代机制币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