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铜仁张志汤瓷板画,张志汤瓷板画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张志汤 1893年出生,卒于1971年。斋名亦陶,江西婺源县人,1901年入景德镇余立卿红店学绘粉彩,后被大官僚袁秋舫聘至南昌彩瓷,因而得见宋、元绘画的珂罗版印刷品,技艺大进。擅长山水,早年多参照宋元画印刷品彩瓷,笔法工细、构图谨严。
张氏擅长山水,早年多参照宋元画印刷品彩瓷,笔法工细、构图谨严,40年代受郎世宁绘画影响,大量绘制骏马,形象逼真,姿态生动,颇受客商欢迎。晚年在教学之余,偶作粉彩花卉小品,姿态轻盈,设色淡雅,尤为精妙。
张志汤为珠山八友之一
张志汤的瓷上山水成就惊人,为一时代人物。但他究竟是否为“珠山八友”之一,学界众说不一,藏者也有分歧。
现在讲“珠山八友”,源于当时王琦、王大凡组织、召集的“月圆会”,旨在切磋画艺、协调瓷画内容、共同完成数量众多、要求的瓷画订单,应该说只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或者说是一个画家群体。景德镇地方不大,的瓷画家也彼此熟悉,既为同侪,又志趣相投,常有联系与合作。
“月圆会”的活动前后持续多年,画家的数量有所变化也十分正常,所谓“八友”,只是个概数,前后参与“月圆会”的瓷画家应该有十几位之多。张志汤一直与“月圆会”维持着较紧密的合作,四十年代更是几乎参与了“月圆会”的所有活动。应该说,将他列作“珠山八友”这个瓷画家群体的一员,是没有疑问的。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高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代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降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张志汤瓷板画鉴定
在放大镜下观察,民国瓷在胎釉之间有薄薄的气泡层,现代瓷在釉面有气泡。对胎釉的鉴定,只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认真发析,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提醒一点,现在亦见有民国老瓷板的新仿作,这些瓷板是民国遗留下来的,大多不符合瓷的特征,瓷的胎釉较差,比较容易识别。
瓷板画具有的保存、收藏性能,是它特殊的陶瓷材质,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材料和物化稳定性,可以较好地抗潮湿、抗霉变、抗撕扯,非强烈撞击而不损毁。其次是它的颜料色彩鲜艳持久,虽经日晒雨淋但不易败色,便于收藏,观赏性很强。
从明中叶开始,瓷板画就初现其作为居家装饰物品的优势,到清末民初,它作为陶瓷艺术品的新风貌也开始一览无余。一直到现在,瓷板画的交易与收藏市场都还是非常热门,从日常可见的装饰品到早期大家名作的藏品,它的分布均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