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田黄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理化性质
主要矿物为: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土、伊利石、叶蜡石等。
主要化学成分:多种矿物集合,其中地开石:Al(Si4O10)(OH)8。
常见的颜色:为黄、白、红、褐等色。其中产于中坂田中的各种黄色田坑石称为“田黄”。
它的光泽:土状光泽,抛光面呈蜡状光泽或油脂光泽。 解理:无,具贝壳状断口。
多色性:无。
双折射率:无。
紫外荧光:通常无。
放大检查:致密块状构造,隐晶质至细粒状呈显微鳞片状结构,其中田黄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萝卜纹”状条纹构造。
特殊光学效应:无。
田黄石系寿山石中特的一种,理论上还是叶蜡石(Al2[Si4O10](OH)2)属单科晶系。其化学成份理论值:SIO266.7%; H2O5%;Al2O328.3%;Fe2 O31.7%左右;CaO0.3%左右;还可能含微量K、Mn、Ti、Zr……寿山石主色调之变化,与其化学成份中低含Fe2O3MgO等比例变化有关。摩化硫度为2度左右,其比重2.5.耐火度1700度C左右。
鉴别
作为“石中”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 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近些年有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石”,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怕真假难分,影响田黄的身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田黄石”虽来源于寿山冻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备的天然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鉴别的。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用指甲划田黄应该没有白色痕迹:
,“石皮”是田黄石的主要标志之一,绝大多数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原石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皮质比其他寿山石或巴林石细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而且,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比如内部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萝卜肉质的丝状纹理,俗称“萝卜丝”,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筋格,因其形成过程早期易受损,后期汲取土地滋养愈合而成。
后,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