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马景德镇567老厂瓷,马景德镇567老厂瓷,景德镇567老厂瓷 |
面向地区 |
全国 |
30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很多老一辈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一路走来,见证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稳定,渐渐对过去的物品产生了浓厚的情怀!
“567瓷”属于特殊年代下的产物,它的存在与时代挂钩,也与当时的文化环境紧密关联。“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这一时间段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等。因此,瓷器制作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题材上大多表现当时特的社会面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当代官窑”。
景德镇是举世的天下瓷都,千年不熄的窑火,世代不断的制瓷,培育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产生了陶瓷技艺世代相传的“陶瓷世家”。这既是景德镇的一大特色,更是瓷都屡创辉煌历史长河中又一特的文化景观。
刘仲卿(1889-1969年)字锡祖,江西莲塘人。9岁学画,青年时临摹了故宫大量名画,奠定了扎实功底,中年后专攻粉彩花鸟、虫草,自创一套特的点线技法,使画面流畅自然,细腻生动。花卉、蝴蝶为,颇具雍正时期粉彩之风格。
余翰青(1902-1987年),名达,外号傅芳居士,晚年称拙翁,画室名“清平画室”,江西乐平县人。十多岁到景德镇,拜陶瓷花鸟名家陈德明门下学艺,特别注重写生,采花扑蝶,收集标本,收藏历代名人画稿,对诗文、金石、书法更是悉心研究。他的陶瓷作品以工整典雅、精细缜宻见称,能自画自填色自题诗,融诗、书、画、印于一体,自成一家。晚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
汪大沧(1906-1952年),字一粟,外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以秃笔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因常与“珠山八友”配画而名重一时。
刘希任(1906-1967年),画室名“再思轩”。自幼喜爱绘画,30年代已成名,擅长画人物,风格与王琦相近,先为南昌丽泽轩瓷庄绘瓷,抗战胜利后在南昌自设中南瓷庄,自产自销,是南昌很有成就的艺人。
潘庸秉.(1900-1961年),江西鄱阳人。1925年在北京任绘瓷技师,擅画花鸟、山水,1954年任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以研究颜色釉而。
一家集景德镇陶瓷瓷板画销售推广,收藏品鉴定评估,陶瓷文化传播类产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公司主要经营景德镇陶瓷瓷板画,大师瓷 礼品瓷 等艺术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