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免费征集拍卖出手铜鼎 免费发布铜鼎信息
广告
热门浏览

免费征集拍卖出手铜鼎

更新时间:2020-04-08 09:46:42 信息编号:d51njo2eu55690
免费征集拍卖出手铜鼎
  • 面议

  • 其它

  • 人造

  • 青铜,铜鼎,香炉,黄铜鼎

分享

详情介绍

商品别名
青铜,香炉,古董,古玩
面向地区
产地
其它
材料来源
人造
材质
雕刻工艺
线雕
流派
南方派
适用场景
宗教庙宇
制作方法
机械
制作工艺
熔铸

免费征集拍卖出手铜鼎



1基本内容

编辑

古代炊器,多用青铜铸成。相当于现代的锅,煮或盛鱼肉用。汉许慎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象析木以炊。”《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一般鼎的形状多是体圆、腹大、两耳对立于口上,下有三足。大腹以容物,三足架空以燃火,两耳用以贯铉(又作扁,其状类木棍)便于抬举。传世大鼎有高三尺多的;小有不逾四寸的。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商代前期多圆腹尖足,也有柱足方鼎和扁足鼎。商代后期,圆腹柱足鼎占多数,同时分裆鼎增多,尖足鼎逐渐消失。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失,鼎足多呈蹄形。战国鼎多敛口,皆有盖,附耳,普通的鼎腹作西瓜形。传世的大半约高一尺许。

  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初用来烹煮食物,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之一。这件鼎为商代后期制品,至今器底仍保存有烟复。整体装饰繁杂、精细,圆润的鼎身配以圆涡纹风鸟纹、蝉纹等纹样,造型和装饰协调自然,堪称商代铜鼎中的佳作。

2主要成分

编辑

商代铜器的主要金属成分是铜、锡和铅,从测定结果看,各个时期的不同器物在合金比例上并不一致。商代早期的一件铜爵经测定含铜92%,锡7%,而另一件锛则含铜98%,锡只有1%。盘龙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铜礼器中,有的含铜81~88%,锡5~8%,铅1~6%;有的含铜71%,而铅则高达21~24%。

3铸造技术

编辑

  商代铜器均采用合范方法铸造,范的多少则视器形而定。商代早期的铜爵是由2块腹范、1块□范、1块底范和1块芯座合范浇铸的,而商代晚期的铜爵则需用16块外范。商代中期除能够铸造大型器物外,已能用分铸的方法,将一些器物的附件预先铸好,再和主件铸接在一起,例如卣的提梁就是另行铸造的。

  商代晚期铸造技术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司母戊方鼎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造的,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浇铸而成,根

据其体积和重量估计,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公斤以上,冶铸时有较大的熔铜炉,且有可能采用经地槽流注的方法进行浇铸。

  商代晚期还发展了铜镶玉的技术,例如妇好墓出土的玉援铜戈即是将玉戈援纳入铜内的陶范中铸成。藁城等地发现的铁刃铜钺也是采用这种技术铸成的。铭文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铜器上至今未见铭文。

  大概到商代晚期的第二期,铜器上才出现铭文。较早的铭文只有很少几个字,大都是族徽图像、人名或父祖名,如妇好之类。商代末年始有较长的铭文,长有三、四十字的,内容大抵是因受赏而为父辈作器。安阳后冈祭祀坑出土的戍嗣子鼎有铭文30字,是科学发掘以来所获商代铜器中铭文长者。

  传出山东梁山的小臣□犀尊,有铭文27字,内容记帝辛十五年,王来征人方,赐小臣贝,关系到商代末年与人方间的战争。传世的有铭文37字,记帝辛二十年十一月戊辰,祭祀先王武乙之配妣戊,受师之赏而为其父作器。这些有明确纪年的铜器在商代铜器的编年研究上是很重要的。

4演变

编辑

司母戊大方鼎

   商后期(约公元四世纪--公元一世纪)。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 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大、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世界上的青铜重器,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大的一件。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附近出土。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地纹,耳的外廓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耳的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有三组兽面纹,上端为牛首纹,下端为饕餮纹。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器外观庄重大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从铸痕观察,司母戊鼎是用20块陶范铸成的。除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外,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浑铸而成

大克鼎

   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 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鼎腹内壁上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之作。内容分为两段: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此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盂鼎

  西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 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于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于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太保方鼎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于山东梁山出土。鼎高57.8厘米,口径 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折唇,浅腹,平底;口立双竖耳,耳上有相峙的双龙;耳外侧和龙身上饰鳞纹,腹部饰兽面纹和三角纹,四角出脊棱,四足细长,以圆盘分为上下两节,上节装饰兽头,并有脊棱和二道弦纹,下节仅饰三道弦纹。腹内壁有 “太保铸”铭文。传系清季山东梁山出土,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召公?;。为周初的辅佐重臣,曾封于召,为召公,助武王克商,参与平灭武庚、管、蔡之乱。后封于北燕,历仕武、成、康三世。此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铸客铜鼎

  又名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楚国青铜炊器,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深52厘米,腹围290厘米,足高67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颈侧附双耳,耳的上部外侈。腹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花纹,双耳和颈部外壁饰模印菱形几何纹,足根部饰浮雕旋涡纹。鼎口平沿刻铭文12字,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故依惯例以开始二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又因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为雄伟,堪称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现存周代以来大重的鼎。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出手藏品联系电话;同号.


成都千珍堂拍卖有限公司 5年

  • 瓷器,钱币,玉器,杂项
  • 自由贸易实验区成都高新区益州大道北段333号1栋5层501

———— 认证资质 ————

个人认证已通过
企业认证已通过
天眼查已核实
手机认证已通过
微信认证已通过

相关推荐产品

留言板

  • 青铜香炉古董古玩铜鼎黄铜鼎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成都千珍堂拍卖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免费征集拍卖出手铜鼎”详细介绍,包括青铜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18799668788。不是你想要的产品?点击发布采购需求,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免费征集拍卖出手铜鼎”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