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宋代钧瓷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钧瓷一直是伴着君王的情感而存在发展着的。如果说宋代钧瓷以“清纯谈雅”的风格卓立于世,那么鼓舞着这种作品闻世的,当推奠定大宋王朝基业的一代霸主后的柴世宗。柴世宗酷爱瓷器,常御旨征求力作,“雨过天晴云破处 ,诸般颜色做得来”,便是典型一例。
北宋徽宗时期,钧瓷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徽宗下令设立了为皇宫烧制珍品的“官窑”,并把钧瓷列入的“御用珍品”,规定民间不得使用。而位于禹州市城北的宋官窑遗址,正是当年为烧制珍品的地方。
钧窑特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宋钧釉中的红色是由于还原铜的呈色作用,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锡,而在天蓝釉、天青釉和月白釉中氧化铜的含量较低。宋钧的紫色釉斑,是在青蓝色釉上涂一层含有氧化铜的釉,在还原焰中煅烧,随着窑室温度的高低和还原气氛的浓淡变化,使釉料中的铜、铁元素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之多,难以尽述,古人曾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等词语形容钧瓷窑变色彩的丰富灵活、微妙神奇。
在宋代五大名窑哥官汝定钧之中有一大窑口极其特殊,也许你曾听过“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话,这一盛赞就是评价钧瓷的。在高古瓷时代,瓷器的装饰技法很少,常常仅见单色釉,而它却截然不同。它不是单色,而是万千色彩;它不可预测,而是自然天成,这种万彩斑斓的窑变效果让当时之人大开眼界,认为是天成之物。
钧瓷之美胜在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其间色彩的流淌与幻化,非巧思可以成就,尤以钧窑挂紫为典雅,釉彩之绚丽宛若晚霞,而釉质之细润,犹似一泓静谧湖水。其烧造颇为周折,因釉本身乳浊粘稠、流动缓慢,极易形成斑斓、交织的现象,乃至一窑一火烧制的钧瓷,变化万端,无一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