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出手釉里红瓷器鉴定釉里红瓷器价格
商品别名 |
釉里红瓷器价格,釉里红瓷器出手,釉里红瓷器鉴定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其它 |
适用送礼场所 |
其它 |
制作方法 |
纯手工 |
釉里红瓷器出手釉里红瓷器鉴定釉里红瓷器价格
釉里红是在元 始烧造的,明初辉煌了一段时间,在宣德就停止了。差不多二之后。康乾盛世再度辉煌,随着盛世的结束,釉里红也就结束了。可以说,釉里红的烧造,都是伴随着盛世出现的。清代康熙时,督窑官郎廷极,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从此,自明朝中期铜红釉烧造失传的技术,在200年后的康熙朝重新获得了生产,并且各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并把其窑产品以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那样猩红,时人又叫“牛血红”。它光亮夺目,极尽绚丽灿烂,釉面除了大片裂纹外,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牛毛纹。其 大的特点是器物的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边由于釉质的流垂凝聚呈现红色。然而 妙 美的地方,在于釉挂在器物下方,像垂帘般不流至足底,底足泛黄,俗称“米汤底”,无款。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色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很多收藏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藏。
釉里红是我国的彩瓷装饰品种之一。创始于十三世纪元代晚期,盛于明代早期。它是用氧化铜为呈色剂,在坯体上直接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又名“釉下红”。由于釉里红瓷器具有色彩华丽、纹饰优美、气氛热烈等特点,从而形成特的艺术风格。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不仅是我国陶瓷装饰技巧上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也成为我国 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世界。
自唐朝开始采用含铜料在高温瓷器上绘制红色纹饰以来,这种技法给陶匠们造成了的挑战。由于铜红料极为敏感,陶匠在制作过程中小心翼翼地处理底釉的成份、铜红料所占比例、窑内的焙烧温度和还原程度,以及瓷胎在炉膛内的摆放位置,以达致预期的颜色效果。较诸十四世纪,当前的技术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即使如此,陶工打开烧制釉里红瓷器的瓷窑时,映入眼帘的往往不是预期的一抹艳红,而是一片晦黯灰涩,色泽褪尽的情况亦时有发生。
釉里红瓷器以其难得一见及巧夺天工而于世,但除此之外尚有另一个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人均视红色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据《大明会典》记载,12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皇上诏令,宫廷祭祀所用的金属器物概由瓷器代替。当时,每个祭坛皆有其特定的颜色,而代表朝日坛的正是赤色。话虽如此,由于釉里红瓷器制作困难,再者成品率低,因此其生产制造在中国的陶瓷手工业历史中曾数度中止。正是为此,传世的釉里红或白地描红瓷器益显珍贵。
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瓷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瓷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明洪武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32,200.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云龙纹双龙-----------11,880.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7,852.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莲牡丹-----------5,520.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开光式-----------------4,098.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龙纹荷叶盖----------3,540.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莲纹执-----------3,220.00万
明洪武 釉里红岁寒三友玉-----------2,760.00万
洪武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2,500.00万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瓷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的红色。由于釉里红瓷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釉里红瓷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而且元代釉里红瓷器装饰方法也是线绘装饰法较少,相对易见的是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这样就限制了釉里红的发展。其时装饰手段单一,大多用刻划涂抹的手法,产量也非常。
明洪武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
1.造型特征洪武瓷的造型,多少具有元枢府窑古朴浑厚的遗风,尤其以民窑为甚。民窑撇口盘、碗类,中腰以下胎体渐厚重,有的和元瓷一样,或折腰,或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锐意创新,迅速摆脱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著称与世的永乐瓷器型,从而展现了明瓷的新风貌。
2.胎体特征胎土因淘炼粗细之差,胎质表现不一。以官窑器物而论,瓷化程度较高,因而坚质细白,稍有厚重感。民窑器物则因火力不足,有类似浆胎的现象,胎体断面呈土黄色,但大多数仍为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
3.釉面特征釉面呈青白色,为元、明两代瓷的共同点,只是青白程度各朝略有差异。常见的洪武民窑瓷器,有的胎体淘炼不精,胎质呈白或灰白色,经厚润的青白釉汁映衬,釉面显示出较明代其他各朝更加深的青灰色或灰白色;而官窑器釉面虽也为青白色,却较民窑器白润肥厚,有的釉面伴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纹,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一般底足刷有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色,光泽感不强。有器足与器身釉面色调不一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或者是器足受火向背不同,熔融时产生变异,或者是底足涂了不同的釉料所致。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