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古玩红釉德化瓷器鉴定 免费发布红釉古玩信息

德化瓷器鉴定

更新时间:2024-06-15 01:28:02 编号:c1o2u2ria32d7
分享
管理
举报
  • 面议

  • 瓷器鉴赏

  • 2年

ciqi88

18879871136 743674514

微信在线

产品详情

关键词
瓷器鉴赏
面向地区
全国

德化瓷器鉴定

从各朝代陶瓷的纹饰去判断瓷,除了看其器皿的胎骨和釉色之外,纹饰的鉴定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纹饰就象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

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定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元代朵云纹,其写法基本可分为两种。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边大边小,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段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之花。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

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已知陶瓷上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时候,广州中山五路发掘一处秦汉遗址,曾发现有带“官”字的陶片;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

顺冶(1644~1661),为清世祖福临的年号。顺治朝为清朝之初,御窑厂烧造瓷器不稳定,故有顺冶款的器物少见。官窑有“大清顺治年制”青花楷款和“顺冶年制”无边饰惜款两种。书字不工整,字间距也不相等。民窑年号纪年款和干支纪年款均较多见。如“顺冶十三年十二月占旦”、“顺治五年八月”等,干支款有“顺治丁西年季夏月期望日吉立”等。

康熙(1662~1722),为清圣讯玄烨的年号。康熙朝历时61年,社会稳定,制瓷业发展很快。康熙一朝历时较长,故瓷器生产带有阶段性特点。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至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

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为,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民窑以干支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胡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固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固“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纪年款如“大清国雍正九年”等。

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无。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目前,尚没见到有仿者。玻璃胶特征,一直伴随着古瓷,直至釉面全部风化脱落瓦解。随时检验,随时可感知。检验感知玻璃胶,是鉴定古瓷的一个重要手段。6、土香气:是指古瓷在地下若干年,瓷吸收了土里的气味,水温之,则发出。因地下环境各异,而土香气也有别,出世,都可闻到。而干坑或烂坑出的,则又是另外的气味。不同的气味,可判知出土时的大概环境。这是一个判定古瓷的辅助特征,这需嗅觉敏锐的人才便于感知。7、臭干黑:是指腐败的有机物沁染了古瓷,多数表现在素胎﹑破泡处。经长期水泡,会发软,涨大,而被洗掉。作伪仿者,用河塘污泥。在放大镜下有区别:臭干黑,无定形,河塘泥,有土粒。特别是微破泡里钻进的臭干黑,是需上才能形成,一般是出现在明之前的古瓷上。清三代的瓷上也会有,但很少,用放大镜寻找,也较难。晚清的,只有在欠火的低温瓷上,才能找到一点点。

黄金斑:是指金器常年压挤古瓷,而渗透进釉泡﹑或毛粗糙处,而留下的黄金痕迹。仿不出。年代越久,渗透的越深,也不容易清洗掉。9、“先天蛤蜊光”是指古瓷长期受污染,而产生的五彩光,发金属亮光,直视无,侧目有。“后天蛤蜊光”是指经人们摩摸而产生的五彩光,其柔和,色淡,无金属光。针对蛤蜊光,再综合其它一些特征,可大致推判其出土时的基本环境。10、朦胧光,现在可用热释光原理解之。古时视觉敏锐之人,在暗处,用开水烫古瓷,可见白色的﹑模糊的﹑略大于古瓷的光。新瓷无。

蟹爪纹:较多的出现在汝瓷上,是釉面开裂,裂缝上串有多个小气泡,后又被污染成黑色,故形象地称蟹爪纹。难仿。这也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特征。32、地釉变色:不被人们理解,但却是一条重要的古瓷鉴定依据。瓷为无机物,会变色,解释不通,但存在。青花瓷地釉,一般是白色向鸭蛋青色过渡。鸭蛋青色,封闭一年,色转白;开封三天,色转绿。出现地釉变色现象的,其釉里都会找到一些﹑成蓝色点状的矿物料,无仿者。33、苏麻离青会变色:凡是含苏麻离青的青花,都会变色。长期封闭转淡转白,日照越长色越深越艳。如有一对古瓷,一比试便明。苏麻离青,存世已很少。

泡黄浆:宋官,哥瓷,在清水中泡上一天,清水会产生黄色的,较混浊的感觉,如黄釉官﹑黄釉哥﹑辽黄釉﹑更显。疑是金丝与黄釉中的铁氯化合物被水解。没见有仿。35、脱粉:是指陶瓷表面,因长年风化,经清洗,抚摸有粉状物脱落。难仿。比脱粉风化轻微些的是发粉,发粉一般只出现在高古瓷上,清代的五彩粉彩,则只是发矇。36、脱釉:是指釉面老化,一洗即成小片状脱落。难仿,非人力所为。因其脱釉的断裂处,常出现崭新的断口,易被人们误读。

翘翅:指釉面开裂,收缩,边缘向外翘起,如鸟翅.古陶瓷特征,常出现唐以前的陶瓷上。难仿。38、开芒片:指出水后,釉面重新开裂,裂片翘起,手抚如触芒。个把月后,又自行关闭,如平面。复置水中数年,再拿出,又会开芒片。以临汝瓷,冰瓷为。39、活芒片:开芒片后,片隙里进了脏物,则谓死芒片,不会再开闭。活芒片是干净的,再经水泡,可重新开闭的。40、探底:砂纸磨底足,探知胎色﹑胎质﹑老化﹑火工等情况。

急干片:古瓷出水后,没有慢慢凉干,便遭风吹日晒,不该开片的瓷器,也会开片,但因是同时急干片,故片纹色彩一致。收缩缝小,以区别其它开片形式。有仿,但太不象。42、鱼籽纹,形如鱼籽的裂片,片较小,间隙大,色黑,古瓷特征,难仿。43、龟裂纹:如龟壳的裂片,大片。古瓷龟裂纹片缝大,色黑。以汝瓷为显著。缝色是窑后形成的。千年前形成的必有管状片缝迹象。目前仿出,也无人知晓这一特征。无著作论及。近面世后出的,多无色,与现代仿品差别不大。44、脱衣伤:瓷器长期受腐,釉面全部脱光。脱衣伤,常有发粉和脱釉等特征伴随,容易鉴定。

陈酸斑:长期受酸的有机物浸染,而形成的斑,斑痕深入胎骨,坑洼明显,坑洼边缘有锐角。而仿品的酸咬斑,是急拿,有模糊感.并只是表面。46、阳光斑:老黄色,微红。是经十年以上,长期定位在野外阳光下,日照形成的斑。其斑点可透瓷面。内外一致.破碎观胎,胎色也被晒成红黄的斑色。47、针状芒硝:出土瓷,不洗不动,阴干,一月后,会生成针状芒硝,唐之前陶瓷为显。48、烘酒香:酒器,水湿之,文火烘之,土香气中可闻辩到酒香,陶器为。49、宝光:五前的古瓷,若没经日晒,水烫,火烤,或闷热天,或大雾天,可见古瓷四周散发白光,大而圆,区别于朦胧光。发光大时,隔布,隔纸,都可见。因其神奇,故前辈称为宝光。

留言板

  • 瓷器鉴赏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公司资料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 阮诗龙
  • 江西 景德镇
  •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1-10
  • 陶瓷
  • 景德镇瓷器瓷板画,礼品瓷大师瓷,艺术品
小提示:德化瓷器鉴定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ciqi88: 18879871136
在线联系: 743674514
让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