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造四川铜币的市场价值
四川铜币本是辅助货币,用于零星交易,但当一百文、当二百文的铜币大行其道,已不适合于社会生活之情形,卖者无较低面值货币找回,乃给予其他货物,竟退回物物交换的时代。且“劣币驱逐良币”,当50文、20文、10文的铜币早已绝迹于川省,或者流出省外 [3] 。银价、物价飞涨,严重影响中下层人民生活,例如1934年宜宾市面银价涨至每元二十五六串 [4] 。
停铸大面值四川铜币的声音一直都有,整理川省币制的文章也常见于报载。例如1915年《成都造币分厂详请停铸当五十铜币以防流弊》一文中直指“厂中铸本亏折太甚,又不得不多铸当五十铜元,以资接济,明知多铸铜元为饮鸩止渴之谋,而维持现状,实一时权宜之计” [5] 。1925年《四川铜币之整理问题》一文中作者提出铸造新铜币、销毁旧铜币、限制流通额、发行铜元票、监管铜元局五条建议 [3] 。1925年四川公民骆身斋等通电请求停铸大额铜币 [6] 。
国民于1930年代后期开始整理四川金融秩序,推行法币,此举遭到地方利益集团的阻碍,他们囤积铜币致使市面铜币顿感缺乏、法币兑换价值忽告跌落,对此国民出台政策保护法币的推行
征集范围: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润、透、白”为佳。
3、书画:名人字画,以古代名家字画为主。
4、杂项:各类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陨石等。
5、:各类器具,宝剑,铜镜,佛像,鼎,金银器等。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