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瓷器鉴定交易,古瓷器鉴定私下交易,古玩瓷器鉴定检测,青花瓷器鉴定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陆羽在《茶经》里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一定是他发现,很多达官贵人喝茶时用的是邢瓷,而非越瓷。如果大家都用越瓷,我想桑苎翁一定不会用这么多笔墨来论证越瓷相对邢瓷的性的。比如,与陆羽差不多同时代的白居易有一首诗:《睡后茶兴忆杨同州》,其中这样写:“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可见当时,还是白瓷比较受大家欢迎。
从审美的角度讲,宋代的确是一个奇葩的朝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除定窑外,其余四个都是青瓷系。古时制瓷匠人们追求千年的目标,终又峰回路转绕到起点。当然,这个起点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与原始青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后来的陶瓷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青花啊,斗彩啊,粉彩啊,是人民群众比较喜闻乐见的种类。
尽管人民群众比较喜闻乐见,文人们可不能和人民群众保持一样的意见。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里把青花黑了个底朝天:“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今天我们看到的明清瓷器作品,很多民窑作品的水平完全不输官窑,甚至更胜。这大概说明,宫里那伙人的审美水平越来越糟糕了。当然雍正爷是要除外的
在中国的瓷器发展史上,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众所周知,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乐和宣德为高峰。
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其中嘉靖,万历量大。
在明代之前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没有款识的,到了明朝永乐之后,官窑瓷器上面就开始写上本朝的年号款,干支款以及图记款等等。多的是用青花书写,有暗刻、凸印。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永乐、宣德、成化等不同时期的明代瓷器款识特征。
明永乐以前
明永乐之前,瓷器上也有落款的情况,但不多见,不成体系。此前瓷器上见有款识的,举例如下:
宋代建窑
部分器物足底见有“进琖”、“供御”刻款,作为贡品的铭文。
宋代汝窑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数件器底刻“奉华”、“蔡”等字样的汝窑器。其中“奉华”是宫殿名,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的寝宫。
五代至宋早期定窑
有部分带“官”、“新官”刻款的器物,被认为是进奉宫廷的瓷。
元代青花
元代瓷器除白釉瓷有模印“枢府”二字(称枢府白瓷)外,极少见其它落款,但“元青花云龙纹‘至正十一年’铭双耳瓶”由于其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诸位不可不知。
明永乐以后
瓷器器物上书写帝王年号款识的做法, 始于明代永乐,后成定制。其中既有官窑器,也有民窑器。
永乐
永乐朝署款的现象并不普遍。目前所见实物,无论印款、刻款还是青花书写款,基本都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单色釉瓷器用印款和刻款,青花器中,仅压手杯署款。
宣德
宣德时期开始盛行署款,且落款无固定位置,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多为青花楷书款,又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为多;单色釉瓷器上和永乐一样,多用印款或刻款,也有书青花款;还有写“大德吉祥场”和“坛”字的器物,也是官款。
成化
成化朝官款基本都是青花楷书款,且以“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为主,围双方框或双圈;民窑器除了写“大明成化年制”外,还出现“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成化年造”的样式;有些官窑罐,在底足写“天”字,俗称“天字罐”,是成化朝的名品。
落款部位趋于规范,大多在器底,少量书于器口边的,另有高足杯,款识写在高足的里面。
成化款识,特色,被认为可能是同一人所书。外围圆圈或框线都紧束款字。
弘治
弘治朝的款识运用基本延续成化,唯字体更显娟秀。
正德
正德朝的款识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正德年制”四字款出现频率较高。
二是红彩书款的比例增加。
三是开始出现
四横。
嘉靖
嘉靖朝款识上大的变化体现在字体上,笔画较粗,苍劲中藏秀逸,刚柔相济,与前朝风格迥异。之后的明代瓷器款识,都深受嘉靖朝书法风格影响。
隆庆
隆庆时瓷器实物较少,所见器物,多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款。
万历
万历一朝48年,历时较长,写款样式亦较多。总的来说,多见六字双行,字体书法颇似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撇捺处顿挫有力。
其中“万”字有两种写法。万历早期写作
,字首倒八穿过首横;中晚期写作
字首倒八不过首横,中间一竖出头,接于首横。
万历后有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国力衰微,除崇祯朝民窑青花器外,几无亮点,款识方面亦近乎空白。
顺治
顺治官窑器传世品很少,所见均书青花款,有双圈六字和无圈框四字两种。顺治民窑的发展则较为蓬勃,产品以青花和五彩(包括青花五彩)为主,多见干支纪年款和“玉堂佳器”等堂名款(“玉堂佳器”款在明嘉靖、万历时就已出现)。
康熙
康熙一朝共计61年,基本以20年为段,分作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期款识各有特点。
早期
康熙十九年九月,才正式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因此早期瓷器以民窑器为主,官窑器也是委托民窑烧造。年号款的落款较少,多见干支纪年款、堂名款和花押等标志,写明代各朝年款的寄托款也很流行。
中期与晚期
中期:与早期相比,中期款识趋于规范,以楷书六字双行为主,字体秀逸,笔道有力。
晚期:开始由专人负责写款,字体更加工整秀丽。楷款中的“清”字开始出现
的写法。
珐琅彩瓷于康熙59年烧造成功,均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
出现了宋体字写款,并在雍正朝流行。
出现了极少量篆书款。尤其是六字三行篆书款,了雍正以后各朝流行的篆书六字三行款式的先例。
雍正
雍正时期,官窑款识已定为专人书写,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款与篆书款并用。
楷书款中六字三行的,是早期流行的款式,六字双行的,时间略晚。
篆书款从雍正开始流行起来,有四字两行、六字两行、六字三行的体式,多数无边圈。
珐琅器上落“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以蓝彩为主。
乾隆
乾隆一朝历时60年,落款之字体、款式亦有诸多样式。总的来说,其款识的变化和特点有如下几点:
除早期有极少量楷书款(其中又以四字款居多)外,整个乾隆朝官窑器落款几乎被篆书款全部占据,其中又以六字三行的样式为。
青花书款仍为主流,但红彩、金彩、刻款等样式与以往历朝相比,比例大大增加,其中尤以红彩落款为,所占比例不小,这与乾隆朝粉彩器占据主流有密切关系。
款字中“乾”、“隆”及“制”字有诸多写法和变化。
嘉庆、道光
嘉道两朝用款制度沿袭前朝,基本雷同。值得注意的是道光官窑器中有“慎德堂制”、“嶰竹主人造”(两处均为道光皇帝行宫,署此款者为御用瓷)、“退思堂制”(睿亲王堂号)、“恒有堂制”(定亲王订烧器物)落款的均属。
瓷器鉴定的关键在于釉,所谓釉,是一种玻璃化物质。古代的釉配方都不一样,各个窑口,各个时期均有不同。所以,对于人士而言,胎釉就是关键。如何理解呢?当这次瓷器写着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看上去和真品一模一样的时候,会仔细辨别胎釉。结果发现这件瓷器的釉和宣德时期的真品釉有差异,那么这件东西的真伪就值得商榷了。再比如红釉,古代红釉都是以名贵材质入釉烧制而成的,非常昂贵,烧成率极低。现在新烧的是现成的化工原料,烧成率。古代的红釉瓷根本从外观上无法和新烧的媲美。但釉的不同可以告诉你,这件很精美的东西其实是新仿品。这件白覆轮茶碗的釉就很有特点,是宋代的。
瓷器鉴定器型是关键,对于元代以前的瓷器鉴定而言,造型是根本,胎釉是关键。造型,就是瓷器的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就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特定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特征。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家都穿军装,带绿军帽,背绿军挎包。这就是一种时代特征。如果一部电影里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大家立刻就知道这应该是写文革题材的电影。瓷器也一样,看这件器物的造型,立马就能知道这是唐代还是宋代,还是明清,主要就是看器型。不同时代器型不同,比如这件钧窑花盆就是典型的宋金时期器型。当然后世有仿品,但和那个时代有差距。
瓷器纹饰怎么鉴定?所谓纹饰,说白一点就是瓷器上画的是什么。对于素瓷而言,这一点可以忽略。但从唐代长沙窑开始,彩绘瓷器就非常流行了。目前可以见到三国时期的彩绘器。元明之后,彩绘瓷可谓一统天下,绝大部分瓷器都有纹饰。纹饰,是一种具时代特征的鉴别要点。人士基本上还不用看胎看釉,远看这些纹饰,不少赝品就能识别出来。无他,穿越了!这种纹饰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而这件元代青花上就有这种纹饰,就好像爷爷长得像孙子一样,非常无稽。所以,熟悉纹饰的时代,再上手看瓷器,很多东西就一目了然,不用细看也知真伪。云气纹一般出现在宣德以后,仕女图一般宣德多见,所以这个无款大罐极有可能是空白期的。
瓷器的彩怎么鉴定?彩包括彩绘和颜色釉。彩绘又包括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主要有青花和釉里红,釉上彩主要有粉彩,五彩,珐琅彩等。斗彩属于釉上彩和釉下彩结合彩。颜色釉就是各种颜色的彩瓷。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颜色釉瓷这五个大类,就包括了瓷器的绝大部分。所以彩极为重要。再以青花瓷器为例。一件写着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瓷器,极其精美,但一看就说是后仿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使用的彩不对。宣德青花用的是进口青料苏麻离青,而这种青料多只到成化早期还有一点点,以后就绝迹了。后仿宣德青花,无法得到苏麻离青,所以,再怎么样也无法完全复原宣德青花的神韵。看彩就能分别出很大一部分仿品。看这件万历五彩盘的红彩,非常浓厚,这种彩是后世很难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