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北京回收袁大头银元,长期回收袁大头银元,回收袁大头银元价格表,上门回收袁大头银元 |
面向地区 |
全国 |
粗发版。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嘉禾结带没有形成纵横交“8”的结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三角圆版。此币背面圆字内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别是“开口”形。
开口贝版。此币壹圆的“圆”字内“贝”字下一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从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睁眼”,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别未见的。
加铸“甘肃”两字版。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签字版。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流通。该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
另外,尚有断民版、大扣版、S版、厚币版、勾点华版、提点华版、背双星版、竹节花版、雁尾芒版、提点华孕珠版、锐角芒版、大胡须版、大耳朵版等等。
民国九年版
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封领,此版别含银量较高。
此外还有缺口造版、7点年连口造版、精发版、右芒勾版、断笔华版、大耳版等等。
民国三年袁大头加盖“苏维埃”戳记版该币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早关于加印“苏维埃”三字的记载是在1932年12月19日,湘鄂西省委关于湘鄂西具体情形的报告中提到的,该报告称:“有一时期将现洋上面打印“苏维埃”三字,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宣传,而是为了阻止现金出境。”而国民党曾将不少盖有‘苏维埃’的银元回炉重铸,因此盖有‘苏维埃’戳的‘袁大头’并不多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以后。市面上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其中流传广、影响大、存世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银元”。
“袁大头”银元因其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袁大头”日渐走俏,价格一路上扬,因此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袁大头”是银元收藏中的一匹“黑马”,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
主营行业:历代古钱 |
公司主营:银元 钱币 古玩,高价收购银元,高价收购钱币--> |
主营地区:全国 |
企业类型:个体 |
公司成立时间:2017-06-06 |
经营模式:贸易型 |
最近年检时间:2017年 |
登记机关: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经营范围: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不含文物、象牙及其制品)。 |
公司邮编:36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