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大量回收龙洋,回收龙洋价格,浙江大量回收龙洋,江西回收龙洋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龙洋币制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 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早的龙洋是 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批准由广东 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 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外围 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 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 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 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 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江南省造龙洋发行情况
江南省造的龙洋它大的特点就是在江南两个字,在当时,各省份纷纷以自己的省打造银元,但是在当时就没有江南省一说,老百姓口中的江南其实就是江苏和安徽一带,但是安徽省也有自己的发行代表那就是安徽省造,不仅是银元当中的大珍品,也是极为的的。
清代铸银元始于乾隆,当时曾铸带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币。道光年间铸造了一些银币,主要是用来赏赐的。机器铸币始于光绪八年(1882),由吉林机器局铸造,但规模极小。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奏请自铸银元,并于1888年,在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成功,也正式开启了中国机制银币的历史。
张之洞所铸银币上镌有龙形,被称为“龙洋”。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称为“龙洋”。张之洞铸的“龙洋”重量为库平七钱三分,比国际通行的“库平七钱二分”多“一分”,他是想以“良币驱逐劣币”,但结果却是难逃“劣币驱逐良币”的历史规律,人们把“龙洋”都收藏起来不用,而继续使用洋钱。后不得不调整“龙洋”的重量,实行国际通行的“库平七钱二分”重量。
随后,各省纷纷仿效,但是成色、重量并不完全一致,民间并不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按枚计值,而要称重的现象。宣统元年(1909),清朝设币制调查局,第二年分布《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以圆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为百分之九十,定名为“大清银币”。
货币是一个国家历史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明治银元品相较好,文精美,字口深,非常适合收藏。
银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随着 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银元在钱币市场中异常火爆,银元今后可能成为收藏投资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主营行业:历代古钱 |
公司主营:银元 钱币 古玩,高价收购银元,高价收购钱币--> |
主营地区:全国 |
企业类型:个体 |
公司成立时间:2017-06-06 |
经营模式:贸易型 |
最近年检时间:2017年 |
登记机关: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经营范围: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不含文物、象牙及其制品)。 |
公司邮编:36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