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现在存世量还多吗
商品别名 |
袁大头签字版,袁大头苏维埃版,袁大头甘肃版,袁大头 |
面向地区 |
全国 |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北洋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袁大头是所有钱币爱好者都关心的品种,甚至是收藏字画、的朋友都希望了解一下袁大头的行情,袁大头不但是收藏品种也是好的投资和送礼品种。袁大头的走势极其重要,它是整体机制币的。
几千年来,尽管朝代不断更替,白银作为一种货币和一种交换的手段,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价值和功用。以后,我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城乡,流散民间的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其中不乏银币的出现。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以后。市面上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自20世纪起,人们就有意去收藏钱币,了解背后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还有它的经济价值。
这枚“苏维埃造民三袁头银币"经考证,为1931年湘鄂西省苏维埃的湘鄂西省农民银行,民国三年版“袁世凯像银币”袁像右侧戳有竖排繁体“苏维埃”三字印记,以限在苏区流通使用。袁世凯像银币,又称“袁头币”,俗称“袁大头”。是民国成立之后北京于1914年12月,在天津造币总厂始铸的国币,铸额甚巨,据说总共铸有8亿枚之多;铸期甚长,分别有民国三、五、八、九、十年袁像银币;流通极广,全国各省及中外贸易通用。该币正面铸有大袁世凯的侧面肖像及铸造年度“民国三年”,背面铸有嘉禾花纹,中间铸有“壹圆”字样。根据1914年颁布的《国币条例》,规定国币的币径为3.9厘米,重量约26.3克,成色为九成(实际成色为89.1%),含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我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民国三年的“袁大头”中,袁世凯“签字版”则地被收藏爱好者所钟爱。由于签字版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具有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市场价值亦非常可观。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