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正规拍卖公司 |
面向地区 |
全国 |
2019年西泠印社《中国历代瓷器》专场已经截拍,本次共275件拍品,我们整理出了其中的明清及近现代瓷部分,共136件,其中一件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戏珠纹长颈瓶估价RMB: 4,000,000-5,000,000 元,拍得了4,500,000元,下面就由古玩元素网为大家带来新拍卖结果。
1867 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戏珠纹长颈瓶
高:25cm
估价RMB: 4,000,000-5,000,000
落槌价:4,500,000元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1815 清雍正•仿官釉水盂
带座高:5.7cm 长:7.3cm 宽:6cm
估价RMB: 10,000-20,000
落槌价:48,000元
1816 清中期•粉青釉釉里红灵芝形笔舔
长:10.5cm
估价RMB:10,000-20,000
落槌价:10,000元
说明:拍品为乾隆时期仿生瓷小品佳作,形制仿灵芝状,通体满施粉青釉配以釉里红,叶边卷起,便于笔尖匀墨,隽雅秀丽,文人雅韵,凭添文案雅兴,可赏可玩,传世不为多见。整器釉色莹润清澈,兼之釉里红映衬,更显设计匠心运,不失为一件饶有情趣的文房逸品。
1817 民国•李明亮绘粉彩柳蝉图小瓶
高:26.2cm
估价RMB: 20,000-30,000
落槌价:22,000元
题识:晓雾深中杨柳色,绿云飞处夏蝉嘶。仙源李明亮写生。
钤印:之印
款识:明亮
说明:此瓶以鸣蝉、柳叶入画。工笔刻画夏蝉细节,惟妙惟肖;蝉翼轻薄,纤毫可见,柳枝摇曳,阵阵清风。整组作品极为细致,画风清秀不凡,小巧秀美,不愧为民国时期“虫草”李明亮的作品。
1818 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大盘(一对)
估价RMB: 12,000-20,000
落槌价:25,000元
款识: “五氏坟茔用介臣制”八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盘敞口,弧壁,圈足。盘通体白地青花装饰,盘心及内外壁均饰青花缠枝莲纹。造型规整,胎质洁白,釉质莹润,青料发色,青花绘莲纹,寓意“清廉”。此类器物自康熙朝开始至宣统朝终结。该盘工艺,绘画精细,款识工整,是清代官窑瓷器中延续烧造时间长的品种之一。
高:4.1cm 直径:25cm
1819 清•黄釉暗刻龙纹盘(一对)
1.高:3.4cm 直径:17.2cm
2.高:3.4cm 直径:17.2cm
估价RMB: 28,000-35,000
流拍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盘形规整,胎壁轻薄,内外满施黄釉,质地均匀,釉色明亮,盘心暗刻立龙戏珠纹样,刻划细腻,线条流畅。底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明清两代,对黄釉瓷器的使用限制极为严格,按清代官窑制度,内外满黄釉者惟帝、后、太后,此盘即属此类高等级日用瓷。
1820 清雍正•青花矾红云龙纹盘
直径:16cm
估价RMB: 90,000-100,000
落槌价:95,000元
说明:此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青花矾红彩,内口沿下及足底沿施青花双线。盘心绘云龙纹,青花绘云,矾红绘龙,龙首狰狞,龙身健硕,游弋于如意云朵之间,纹饰刻划洒脱。外壁腹部同样的装饰手法绘五爪龙翻腾于云海之间。圈足内施白釉。此盘胎质细腻,胎体轻薄,装饰色彩艳丽,画工精细,对比鲜明,堪为清代瓷器之,殊为难得。
书画市场份额的总体下降是今年书画市场的总体情况,但并不影响中国画作为现代书画的地位。
此外,今年的中国书画拍卖中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镜头质量参差不齐。
拍卖回顾 | 范曾字画拍卖成交记录(全)
在今年的春季拍卖中,尽管拍卖行提高了拍卖标准以降低拍卖率以吸引各种买家,尤其是大买家,但实际拍卖质量仍然参差不齐。
调整时期对近现代书画的影响很大,缩水幅度不小。但是,从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角度来看,现代中国书画仍然占总成交额的70%以上。是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范曾的《老子的退出地图》出现在拍卖场上。
这幅画只是改变了男孩的位置。其他的几乎和以前的画一样。终拍卖价格高达1650万元,真是可观。了
当今的艺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许多画家可以以出售绘画。这些是他们努力整合的作品。
有些人可能仅在几年内完成一幅特的绘画。但是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画了一张“老子的出口图”,卖了414万。
近期市场一副范曾画,不久后又画了一幅一样的,卖782万。后来再画一幅一样的,卖1650万。
2016年4月5日,香港苏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收槌,共推出248件拍品,终实现总成交额564,778,750港元,成交率高达91.5%。其中,张大千小专题表现抢眼,包揽本专场的名。创作于1982年的《桃源图》以2.7068亿港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由藏家刘益谦竞得。《阿里山晓色》与《味江》分别以4444万港元、3548万港元成交,位列专场成交价格的二、三位。
“中国书画”专场成交价TOP5
张大千《桃源图》,成交价:2.7068亿港元。
张大千《阿里山晓色》,成交价:4444万港元。
张大千《味江》,成交价:3548万港元。
张大千《益都游屐》,成交价:3436万港元。
吴冠中《玉龙山下古丽江》,成交价:1808万港元。
释迦牟尼的单身像有太子像、思惟像、苦修像、说法像、成道像、涅槃像等;其次是佛教和神话中的弥勒佛、药师像、阿弥陀佛等;还有的是群像,如释加多宝二佛并坐像、三世佛像、五佛像、七佛像、一佛二胁侍像、一佛二弟子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等。在造型上,释迦牟尼佛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面相慈祥、端庄,顶有肉髻、波状髻或螺髻,眉间有白毫相,双肩宽厚等。常见的姿势有坐、立、卧三种。
明代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佛像有价,照旧天价。一尊漂浮外洋数的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一亿零四百万港元的天价成交,打破了中国工艺品的天下拍卖记录,但在拍得者心中,这是超值之价。由于它是属于民族十三亿人民,它将以后永留中国,受信众供奉。
2011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行情回落,海内的佛像拍卖市场泛起大幅下跌。北京翰海此年推出“清戒”“金栗神光”等四场专拍,成交总额仅为1.16亿元,无一件拍品过万万。但值得庆幸的是“金栗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实现成交率,成为内地佛像拍卖空手套专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跌入谷底,海内佛像拍卖市场一连下滑。北京翰海此年推出“佛殇”“明点”“金粟神光”三大专场,成交总额下滑至9200余万元,其中原属清宫六品佛楼供奉的“清乾隆铜泥金白救度佛母”以1012万元,成为内地整年过万万元的金铜佛像拍品。
释迦牟尼佛像_ 近几年拍卖行成交数据:
明玉雕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RMB2,005,800---成交日期:2013-04-21
14世纪释迦牟尼-------成交价:RMB5,900,000---成交日期:2012-05-11
元明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RMB3,650,000---成交日期:2014-05-18
宝冠释迦牟尼---------成交价:RMB5,712,000---成交日期:2010-12-12
明确玉雕释迦牟尼佛------成交价:RMB1,217,250---成交日期:2012-06-17
2013年春拍伊始,陪同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的再次回暖,海内佛像拍卖市场先升温。耀中文化艺术品交易今年春拍推出的“五觉——金铜佛像”专场共斩获9100余万元,上拍的95件拍品所有成交,其中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以1978万元,打破了两年来海内佛像市场一连下跌的时势,再次掀起海内佛像市场的珍藏热潮。近几年来,鎏金佛像的价值稳步上升,现已趋于平稳,主要缘故原由在于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中不菲的业绩。
北京保利拍卖成交如下:
清雍正 斗彩八蛮献宝小碗
成交价: 552,000 RMB
清雍正 胭脂红釉小碗 (一对)
成交价: 5,980,000 RMB
清雍正 炉钧釉铺首尊
清雍正 窑变釉贯耳方壶
成交价: 5,175,000 RMB
清雍正 窑变釉鸠耳尊
成交价: 4,715,000 RMB
清雍正 粉彩瑞果三多暗刻龙纹大碗成对
成交价: 32,200,000 RMB
清雍正 甜白釉模印饕餮夔凤弦纹尊
成交价: 1,207,500 RMB
清雍正 粉青釉仿古饕餮纹觚
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四系花囊
成交价: 2,645,000 RMB
清雍正 洒蓝地留白模印花卉大盘
成交价: 8,970,000 RMB
公司是以“弘扬传统文化 共襄盛世收藏”为宗旨的一档大型艺术收藏类电视栏目。秉承“帮古董艺术品说出自己价值”的栏目使命,以严谨客观、风雅幽默、娱乐互动的呈现方式,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爱收藏人士提供一个公正、公信、有的古董艺术品鉴藏平台。
2020年8月17日下午,北京诚轩拍卖2020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二专场正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潘天寿(1897-1971) 石寿以471.5万成交。
潘天寿(1897-1971) 石寿471.5万成交
潘天寿(1897-1971) 石寿
镜心 设色纸本
1957年作
估价(人民币):3,200,000-4,200,000
题识:石寿。丁酉二月十一日与艺院同仁雅集于楼外楼,酒后写此草草,寿画兰石芝纪盛也。钤印:潘天寿印、阿寿、寿
尺寸:80×150 cm。 约10.8平尺
出版
《楼外楼-创办一百五十周年》第130页,楼外楼,1998年3月《潘天寿全集·第二卷》第158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0月
纪录
杭州拍卖会,2005年12月17日,编号386
简介
《石寿》系潘天寿六十一岁生日宴会之后的乘兴之作,潘氏生于丁酉(1897年)二月十二日,是帧作于整一甲子之后的丁酉(1957年)二月十一日,题曰“与艺院同仁雅集于楼外楼”,即友人于杭州楼外楼为潘天寿组织的庆生酒宴,如此特殊的作品,在潘天寿存世画作中非常少见。1949年杭州国立艺专更名为央美华东分院,校方提倡“改造旧国画”,潘天寿逐渐被排除在教学工作之外,直到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文化部发函督促校方“对三位老先生(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的工作,迅速作一适当安排,对他们的生活上,也应加以很好的照顾”,潘氏因此重返教学岗位,次年又任央美华东分院的副院长,故而此际心手皆畅,佳作迭出。《石寿》取横式阔幅,画心逾十平尺,构图险峻,倾斜的方形巨岩占据画面三分之一,左侧石罅信笔写出幽兰几株,为精彩的是巨岩之畔的赭色灵芝,既稳定构图、又提点色彩,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画家为自己祝寿的仙草神品,故而体积、色彩鲜艳,不同寻常,画题“石寿”,既是为石寿,更是为己寿;“寿画兰石芝纪盛”,既是纪欢饮之盛,更是纪自己精力之盛、艺事之盛,语义双关,深意内含,识者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