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古玩红釉古玩釉里红瓷器鉴定 免费发布红釉古玩信息

釉里红瓷器鉴定

更新时间:2025-02-21 05:40:48 编号:5c30676r02983a
分享
管理
举报
  • 面议

  • 瓷器鉴赏

  • 3年

ciqi88

18879871136 743674514

微信在线

产品详情

釉里红瓷器鉴定

关键词
瓷器鉴赏
面向地区
全国

一次鉴宝中,一位老先生挺不留情面地拿来一个大将军罐,往桌子上一搁,指着我鼻子说“坐那儿”,吓我一跳。没等我开口他就说:“你先别说话,这件东西的真假不重要,你得给我说出为什么。别两个字,假的,就给我打发了。”我把这个罐子翻过来,对老先生说:“我给您提个问题,圈足,圈足里面檐口的位置磨损程度为什么和外面的磨损程度是一致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它能磨损这么一致?您能告诉我吗?”老先生确实是一位前辈,拿过来说:“假的,不用说了。”

什么是正常的使用痕迹,什么是人为的使用痕迹,在摸索中大家会慢慢了解。一看感悟了,没有问题;再看迷惑了;再看推翻,不相信了,经过几个来回以后,就会总结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区别痕迹的方法,这样再鉴定才会有意义。

工艺痕迹应该说是非常复杂的,也非常难搞懂。元代以前老窑瓷器,里面基本上是不修胎的,自然拉出来的。在拉的过程中有一厘米左右的螺旋式拉坯痕迹,或深或浅,因器型、窑口、生产地域不同而定。

以前我总结了半天,认为凡是有这种拉坯痕迹都差不多。为什么得出这种结论?因为这么多年我到景德镇去看,发现这种拉坯没有人会了,不多见了,拉出来的效果和我说出来的这种现象有很大的区别。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
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只以明代款识而论,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研究各代款识,要注意其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这种破绽,只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由于时代和地区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鉴别一件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可以说耳、目、手三者并用,方不致限于表面或拘于一格,而对于旧坯新彩、补釉提彩、旧彩失色重画,以及旧白釉器新作暗花、款识等各式种样的仿品。尤其应当慎重研究。

在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中,陶瓷造型既是构成陶瓷艺术的重要方面,也是陶瓷功能和装饰纹样的载体。回顾整个陶瓷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推动陶瓷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是科学技术和工艺技巧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陶瓷器的造型样式,这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学习。

顺冶(1644~1661),为清世祖福临的年号。顺治朝为清朝之初,御窑厂烧造瓷器不稳定,故有顺冶款的器物少见。官窑有“大清顺治年制”青花楷款和“顺冶年制”无边饰惜款两种。书字不工整,字间距也不相等。民窑年号纪年款和干支纪年款均较多见。如“顺冶十三年十二月占旦”、“顺治五年八月”等,干支款有“顺治丁西年季夏月期望日吉立”等。

康熙(1662~1722),为清圣讯玄烨的年号。康熙朝历时61年,社会稳定,制瓷业发展很快。康熙一朝历时较长,故瓷器生产带有阶段性特点。康熙早期官窑器物多半没有年款,民窑有年款。至康熙十六年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

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使用少数篆款。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为,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民窑以干支为主,如“大清丙午年制”、“丁未年制”等。款识书不如官窑精,但:一写仍较工整,甚至有些民窑款识可与官窑款识媲美。

雍正(1723~1735),为清世宗胤禛的年号。雍正胡虽只有13年,但它的瓷器生产要胜过康熙,官款款识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等,排列方式有二行、三行、一行横书和环书。款识书写工整,款外围以双固或双框。书写材料有青花、蓝料彩、金彩等。有书款和刻款。民窑款识以青花双固“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或三行楷款较为常见,但字不太工整。纪年款如“大清国雍正九年”等。

道光(1821~1850),为清宣宗旻宁的年号。道光朝瓷器生产不如乾隆、嘉庆朝,质地与釉色及纹饰均无法与乾嘉相比。官窑款识品种更是,多为“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款识排列以六字三行无边饰和一行横书为常见。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紫彩等。有书款,刻款,也有描金款识。字书写流畅。民窑款识见有“大清道光年制”篆款和“道光年制”篆款。外围单框,或无边饰。款识书写不工,字迹潦草,其车有些字不可辨认。

咸丰(1851~1861),为清文宗奕宁的年号。咸丰一朝为清王朝衰落的关键年代,内忧外患不断,太平天国使清王朝无法顾及瓷器生产,后太平军浮梁县,导致了御窑厂毁坏,造成官窑无法生产。传世咸丰官窑极为少见,民窑也多半不写款识。目前所见咸丰官窑年款多为楷书款。“大清咸丰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成丰年款多见。或双行或三行排列,也有一行横书。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彩。有书款、刻款、捕金,款外均不加边饰。民窑纪年款有六字和四字篆款,外或有双框,或无边饰,书写潦草,难以辨认。年号纪年款有“咸丰壬子秋月面壁作”等。

光绪(1875~1908),为清德宗载湉的年号,光绪朝历时34年,瓷器烧造量,质量在晚清中为佳。其中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和七寿等均有大规模的稍早。官窑年款以“大清光绪年制”为常见,或二行,或三行,或一行横书等。清书写材料有青花、红彩、紫彩、金彩等。有书款也有暗刻款识。 “光绪年制”四字款较六字款少见,款外无边框,此时篆款更为少见,字书写工整。民窑款识以六字楷款多见,书写有工整和草率。工整的可媲美官窑,草率的极为随意。四字篆书款如同印章,篆法不合理,有些字无法辨认。另还有“光绪年造”、‘‘光绪年制”,“光绪八年”等。

同治(1862~1874),为清穆宗载淳的年号。成丰朝御窑厂被毁后,于同冶五年恢复了御窑厂的烧造。因战乱工匠逃亡,有技术的工匠流失严重,所烧瓷器质量粗糙不堪。官窑款识以“大清同治年制”和“同治年制”楷书款为多。款字书写较为规范,款外均不加边饰。书写材料有青花、矾红和金彩,有书款和刻款等。民窑款识有六字和四字篆款,或书或亥于器底,字草率,不易辨认。



宣统(1909~1911),为清代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宣统官窑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多见,有青花、红彩、紫彩、墨彩等。有书款和刻款,书写规范工整。民窑款识为六字楷体,书写不工。

蟹爪纹:较多的出现在汝瓷上,是釉面开裂,裂缝上串有多个小气泡,后又被污染成黑色,故形象地称蟹爪纹。难仿。这也是判定古瓷的一个重要特征。32、地釉变色:不被人们理解,但却是一条重要的古瓷鉴定依据。瓷为无机物,会变色,解释不通,但存在。青花瓷地釉,一般是白色向鸭蛋青色过渡。鸭蛋青色,封闭一年,色转白;开封三天,色转绿。出现地釉变色现象的,其釉里都会找到一些﹑成蓝色点状的矿物料,无仿者。33、苏麻离青会变色:凡是含苏麻离青的青花,都会变色。长期封闭转淡转白,日照越长色越深越艳。如有一对古瓷,一比试便明。苏麻离青,存世已很少。

泡黄浆:宋官,哥瓷,在清水中泡上一天,清水会产生黄色的,较混浊的感觉,如黄釉官﹑黄釉哥﹑辽黄釉﹑更显。疑是金丝与黄釉中的铁氯化合物被水解。没见有仿。35、脱粉:是指陶瓷表面,因长年风化,经清洗,抚摸有粉状物脱落。难仿。比脱粉风化轻微些的是发粉,发粉一般只出现在高古瓷上,清代的五彩粉彩,则只是发矇。36、脱釉:是指釉面老化,一洗即成小片状脱落。难仿,非人力所为。因其脱釉的断裂处,常出现崭新的断口,易被人们误读。

留言板

  • 瓷器鉴赏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公司介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一家集景德镇陶瓷瓷板画销售推广,收藏品鉴定评估,陶瓷文化传播类产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公司主要经营景德镇陶瓷瓷板画,大师瓷 礼品瓷 等艺术品收藏。

小提示:釉里红瓷器鉴定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ciqi88: 18879871136 让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