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绞胎绞釉哪里好交易快速成交
【宋金绞胎——绞釉】
陶瓷发明之初,古人的潜意识里是要摆脱自然属性,人工之器的精髓就在于此。古人将泥土制成器,沉浸在人工的欢乐之中,这一过程历经数千年。
忽然有一天,古人面对成熟的瓷器突发奇想,让陶瓷返璞归真,模仿下自然状态如何?陶瓷在生产过程中偶然因素可能是其想法的诱因。在唐代陶瓷南青北白的大好局面下,人为模仿自然的陶瓷悄然生成。这就是绞胎陶瓷的出现。
绞胎入宋,其变化虽不经意但态势清晰,绞胎由抽象之美向具象之美靠拢,这似乎有悖于绞胎美学的初衷。美学观变化的首要条件就是受哲学观的制约。唐人的生存哲学与宋人有着天壤之别,宋人“存天理,灭人欲”的纲领性理论,一改唐人放任的生活态度,让生活渐渐循规蹈矩,走上程朱理学设计的正轨。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绞胎罐,绞胎纹理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被后人称之为羽毛纹。与唐绞胎作品不同,宋人对不规矩中的规矩似乎开始感兴趣,试图在其中摸索出一条路。与此作品雷同的一件作品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确切纪年为金正隆六年(1161年),此时距北宋灭亡仅30余年,所以这件明确纪年的绞胎钵尤为重要,它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信息。这件绞胎钵的纹理排列整齐,人为意图明显,呈羽毛放射状;一方面传达出宋金人苛求规矩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也把唐绞胎至宋绞胎至金绞胎的变化轨迹厘清,让我们今天面对唐绞胎骑马射猎俑(706年)至金绞胎钵(1161年)之间长达455年的跨度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历史只有拉开距离才能呈现它那漂亮的轨迹,才能让人归纳总结出演进趋势。
可以与之佐证的还有山西省汾阳市出土的绞胎碗盘一副,这两件绞胎作品一为羽毛纹,一为几何纹;尤其盘的纹饰,按螺旋状排列,如乱石砌墙,乱中求齐,呈现出一种非凡的美丽。
有宋一代,非常不完整的统计,烧造绞胎瓷器的窑口就有磁州窑系的郏县窑、登封窑、宝丰窑、新安窑、修武窑、淄博窑等等,宋金时期,绞胎瓷器在北方流行,只不过绞胎瓷器的制作成本明显其他类型的瓷器,市场占有率不如其他同类产品,故存世出土数量有限。
绞胎瓷器作品衍生出一个新品种一一绞釉,也有学者称之为绞化妆土。这类作品数量远不如绞胎,似乎也一直未推广开来。山西博物院藏绞釉玉壶春瓶,长治市博物馆藏同类作品,将釉料的长处——行云流水的纹理效果展现,追求石材之天然纹理,也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下图依次为:
1. 金 绞胎钵 大同市博物馆藏
2. 宋 绞胎罐 故宫博物院藏
3. 金 绞釉玉壶春瓶 长治市博物馆藏
4. 金 绞釉玉壶春瓶 山西博物馆藏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