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纸币>历代古钱>一文看懂战国货币 免费发布历代古钱信息
广告
热门浏览

一文看懂战国货币

更新时间:2020-04-11 14:39:05 信息编号:270987267
一文看懂战国货币
  • 面议

  • 私下,免费,价格,出手

18372634121

1012577873

分享

详情介绍

一文看懂战国货币

商品别名
蚁鼻钱
面向地区
全国

春秋战国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共经历了五个半世纪。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春秋时十二个诸侯国、战国时七个大国,许多国家都铸过钱。

因为那时是社会经济、商品贸易迅速发展的时代,货币需要量增多,各国之间的交往,到处都要使用货币。各国各行其道,铸钱的形制也就五花八门。形成具有明显特点的有四个基本系统。


1
布币系统

钱币之所以叫“布”,来源于农具。布币是从像铲一样的农具(钱、镈[bó])演变而来的。因此早的布币,也叫大铲布,以后发展到轻小的空首布。

这种布有平肩弧足、尖肩尖足和斜肩等区别,并有干支、数字、地名等记载。战国时又发展为平首布,已无銎[qióng],布首扁平。虽尚未脱离农具形状,但也只是一种象征性质。


有的铸上货币单位,如“釿”[jīn]、“孚”等。战国时期还出现有圆首、圆肩、圆足的布币和带有三个小孔的“三孔布”。


也有铸地名和记重的,如“十二铢”字样等。布币种类很多,铸地复杂,型体大小悬殊、形状差异很大。布币流行于黄河中游三晋和两周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地区。

2
刀币系统

刀币产生和流通于渔猎地区,如齐、燕、赵等国。它是从一种生产工具铜刀——“削”演变而来。


尖首刀多为鲜虞部落所铸,鲜虞部落是春秋时候白狄族的一支,姓氏是姬。另外,燕国也有铸造一些尖首刀,刀身薄小、细长,刀背只记于支和数字。


明刀(也称“燕刀”)面背都有文字,有圆折刀和磐折刀(刀身弧度呈方折)之分。刀面上的“明”字有三、四种极不相同的写法。明刀的“明”字,有释为“易”字的。


在齐国境内也铸过明刀,即所谓“齐明刀”,多发现于山东博山,又称博山刀。此外,还有直刀、圆首刀,是当时赵国的铸币,流行于邯郸的广大地区。


3
楚币系统

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的货币自成系统。除用郢[yǐng]爰(金币)外,主要用铜质仿贝。这种仿贝称为蚁鼻钱,有不同的文字铸在上面,一到三字不等。有的文字至今解释纷纭,也无定论。因为铜仿贝文字的形状奇特,也称为鬼脸钱。

战国时,这种蚁鼻钱随着楚国领域不断扩大,流行地区也相对扩大。曾扩及到中原的陈、宋、蔡、鲁等地。


4
圆钱系统

它的形状是从生产工具纺轮发展而来的。货币发展到圆钱,是在战国后期。这是货币形制的一大进步。它轻小、便于携带。体为圆形,它的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

圆钱突破了原来各国各种的货币形制。战国后期,齐、燕和中原各国都铸有圆钱,如齐国有賹化国钱,燕国有明圆钱,两周、三晋地区有垣、共、蔺、离石等圆钱。秦国还有秦圆钱,不记地名,以“朱”、“两”记重。圆钱的出现,使货币形制逐渐趋向统一。是符合商品交换关系日益发展需要的。

总之,进入战国中期以后,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频繁,促使货币经济长足发展,各种形制货币的流通界限都在扩大,货币形制也在变化。货币形制趋向于使用简便的圆钱。秦始皇在削平六国之后,在这种货币形制趋向的基础上,以秦“半两”——这种方孔圆钱,次实现了我国币制的统一。


相关推荐产品

留言板

  • 蚁鼻钱私下免费价格出手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深圳市乾龙国际艺术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一文看懂战国货币”详细介绍,包括私下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18372634121。不是你想要的产品?点击发布采购需求,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一文看懂战国货币”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留言询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