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玉料”,红透和田玉市场半边
辽、金、元时代的玉器用料
辽、金、元时代的玉器用料大都为新疆和阗玉,其次是山玉,一小部分为岫岩玉。和阗玉诸色皆有,但以白玉、青玉为主,玉色凝重暗沉。作品大都呈蜡样光泽,不具玻璃光,器型厚重,大都带有人为烤色。
明清两代的玉器用料
明清两代玉器用料大致相同,主要以新疆玉为主,其次是山玉和岫岩玉。明代的白玉一般白中泛黄或红色,青玉之色发暗,青白玉之色似有沁色之感。清代的白玉多数泛青、绿之色,青玉显得清澈无杂色。明清两代的山玉、岫岩玉色彩丰富、色泽艳丽。而明清两代的碧玉基本相同:色淡者如绿草,色深者如蕉叶,色深者漆黑如墨,并带有黑色斑点。
随着玩和田玉的人越发广泛,和田玉的范畴也跟着广泛起来,到目前为止还是很多人把和田玉定义为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的籽玉。但是看看现在的市场,市面上多数都是青海料、俄料、韩料......
真正产自新疆地区的料子越来越少见。商家都是为了利益,把非新疆料说成是新疆料。和田玉籽料我们就不多说了,几乎玩玉的朋友都明白。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和田玉中的山料-新疆巴州且末县的山料。
且末是新疆的一个地名,它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即巴州地区,历史上是和田玉山料的一个出产地。如戚家坑是清末民初时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且末地区开采软玉时所建的矿坑,因产出的玉料色白、质润而;又如同样位处且末的杨家坑,所采玉料有栗子色外皮,内部色白质润。除籽料外,市场上大部分的和田玉都出自且末。
随着人类的需求和开采,现在且末县的白玉已经非常,有点类似于和田的籽料。而以前且末县出产的玉主要以青白玉为主。其油润度可以说在山料中是好的,细密度也非常高,多数都可以过灯。缺点就是很多料子都带有浆点。在当今的社会经济下,且末料成为了手镯界除籽料外佳的选手。其市场价值紧跟籽料。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