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古玩>瓷塑>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免费发布瓷塑古玩信息
广告
热门浏览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23 18:24:15 信息编号:240794505
  • 面议

  • 河南

  • 纯手工

  • 龙泉窑,哥窑,瓷器,香炉

分享

详情介绍

商品别名
香炉
面向地区
产地
河南
制作方法
纯手工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胎体特征
相对于南宋龙泉青瓷香炉的胎体而言,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胎体逐渐变得厚重,胎质亦由细变粗。
图1,元代龙泉青瓷樽式八卦炉残器标本,惜瓷草堂藏。这件元代龙泉青瓷八卦樽式炉残件的胎体厚处,位于其底部炉脐之处,达1.4厘米,其炉腹壁薄处亦达0.5厘米。
元代龙泉青瓷樽式八卦炉为元代龙泉青瓷香炉所创烧的典型青瓷香炉之一,其完整器出土于1984年浙江青田县鹤城镇,现藏青田县博物馆(图2)。
图3,元代龙泉窑青瓷鼓腹三足鼎式炉残器标本,惜瓷草堂藏。这件元代龙泉青瓷三足鼎式炉残件标本,其厚处的底部厚度达1.5厘米,圆腹壁薄处亦达0.45厘米。元代龙泉窑青瓷鼓腹三足鼎式炉亦是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的典型款式之一。
图4,元代龙泉窑青瓷三足鼎式炉,浙江省杭州市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5,元代龙泉窑青瓷弦纹悬足炉残件标本
图6,元代龙泉窑青黄釉如意云纹悬足弦纹炉残件标本
图7,元末龙泉窑兽首三足刻划盘式炉残件标本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釉质特征
就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釉质总体变化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元初尚保持南宋龙泉窑青瓷香炉薄胎厚釉的风格,釉质乳浊失透,釉面莹润似玉,其代表釉色有粉青与梅子青两色;至元代中期龙泉青瓷香炉开始出现胎体变厚,釉层变薄,透明清亮,玻璃质感较强,釉色多呈青黄色;元代晚期龙泉青瓷香炉胎体变得更厚,胎质明显变粗,釉质较前期更薄,透明清亮,玻璃质感强,釉色以青黄色为主。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悬足炉是由龙泉窑烧制的,流行于元代至明初的经典代表款式。为了说明与讨论元代龙泉窑青瓷三个不同时期的釉质特征,现将笔者收藏的三只不同时期的元代龙泉青瓷弦纹炉介绍点评如下:
图8,元初龙泉窑青釉悬足弦纹炉,惜瓷草堂藏。该炉为元初龙泉窑弦纹炉经典代表之作,其釉质乳浊失透,仍继承和延续南宋晚期的龙泉青瓷釉质温润似玉的风格,釉层较厚。
图9,元代中期龙泉窑青釉悬足弦纹炉,惜瓷草堂藏。该炉在造型以及弦纹装饰,三兽蹄悬足,均与元初款式一致,其主要差别在于釉层变薄,其釉质清亮透明,不再有浮浊失透之感,釉色呈青灰草黄之色。
图10,元代晚期龙泉窑青釉悬足弦纹炉,惜瓷草堂藏。该炉在造型之上已明显与元初、元中之弦纹炉有别,制作工艺较粗,胎体明显变厚,特别是釉层变薄,较元代中期的龙泉窑青瓷香炉变得更加青亮透明,釉色呈草黄之色。其造型风格与釉质特点已呈现出明初龙泉青瓷的特点。
如图11,元代龙泉窑立耳三足圆腹兽足鼎式大炉,浙江省龙泉市古风堂藏。这件鼎式青瓷大炉,足耳通高达50厘米,器型硕大,虽为残件,但堪称元代龙泉青瓷香炉。
图12,元代龙泉窑青瓷鼓钉炉
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造型特征
元代龙泉青瓷香炉造型丰富,款式多样,不仅有鬲式炉、簋式炉、樽式炉、鱼耳炉等产生于南宋时期的传统经典之作,而且还生产制作了许多具有元代风格特点的创新品种,如冲耳炉、绳耳炉、兽足炉、贴花炉、悬足炉、通天炉、盆式炉等。就其共同的造型特点而言,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的造型特征可以概括为:器型硕大,胎体厚重,炉底与炉壁,炉口与炉唇之间,棱角分明,张力毕现。
1、元代龙泉青瓷樽式炉、奁式炉、鼓钉炉、弦纹炉、盘式炉等香炉之唇沿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青瓷樽式炉、奁式炉、鼓钉炉、弦纹炉、盘式炉等香炉之唇沿具有一个共同的造型工艺特点:平沿内折、外沿略高、内沿略低,中呈内凹之势,外唇与内唇加厚起棱,釉层较薄浅露白胎,形成两道浅白凸棱。笔者曾就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口沿内折、平沿内凹、起棱的工艺特点,请教当代龙泉青瓷徐朝兴大师。徐大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青瓷造型与烧成的关系,提出了这样到的见解:这一类元代龙泉青瓷香炉口沿内折的成型工艺,不仅起到美化的装饰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十分巧妙地解决了因制作香炉时炉壁厚薄不均在烧制时容易变形的问题。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13,元代龙泉窑青瓷樽式八卦炉
图14,元代龙泉窑青瓷刻花八卦炉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15,元代早期龙泉青瓷弦纹炉之圈足特征图
图16,元代早期龙泉青瓷贴花炉之圈足特征图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17,元代中期龙泉青瓷弦纹炉之圈足特征图
图18,元代晚期龙泉青瓷贴花炉之圈足特征图
2、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圈足工艺特征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之炉足有乳形足、柱形足、葱管形足以及饼形、圈足等。关于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之乳形足、柱形足以及葱管形足在前期介绍元代龙泉青瓷香炉时已有所讨论,在此不再赘言,今将元代龙泉青瓷香炉之圈足工艺特征分析点评如下:
从以上三个时期,元代龙泉青瓷香炉圈足的特征分析:元代龙泉青瓷香炉之圈足特征与同期龙泉青瓷碗、盘等器皿之圈足一致。其形制特点为:圈足与底垂直,足底齐平,圈足足墙较矮,圈足内侧足墙成斜坡形,内底有旋修时留下的乳凸尖
3、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悬足工艺特征
在元代到明初,龙泉窑大量烧制一种炉底外侧悬挂三悬足,而炉底又设圈足置地的特殊炉具——悬足炉,俗称吊脚炉。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19为汝窑三足樽,图20为汝窑三足盘。这两件清宫旧藏汝窑珍品可为我们提供参考。
4、元代龙泉窑通天炉的工艺特征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在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造型中,出现了一种十分奇特的造型款式——通天炉,即在烧成的炉具之正底旋挖留有一个圆孔。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如图23元代龙泉窑青瓷樽式八卦通天炉,浙江省博物馆藏。该炉高17.4、口径25.7、底足8.1厘米。直口,唇沿内折,腹部各有一圈凸弦为饰,弦纹间刻划花草纹,底部装三足,腹内壁留有五道拉坯凸棱,底心有一圆孔。青灰釉,底部无釉呈朱红色。民间将此类底部中空留有圆孔的香炉称“通天炉”。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24,元代龙泉窑青瓷堆贴菊纹悬足炉(残修)
图25,元代龙泉窑青瓷堆贴缠枝花炉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26,元代龙泉窑青瓷堆贴鼓钉铺首炉
图27,元代龙泉窑青瓷刻划莲瓣、菊花纹鱼耳炉,福建省浦城文化馆藏。
图28,元代龙泉窑青瓷刻花炉,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29,元代龙泉窑青瓷方耳印花三兽首鼎式炉,浙江省杭州市博物馆藏。
图30,元代龙泉窑青瓷模印团花牡丹图案,兽蹄三足炉,浙江省温州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31,元代龙泉窑青瓷鱼耳炉鱼耳模印成型工艺标本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32,元初龙泉窑青瓷垫具之一(采自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
图33,元初龙泉窑青瓷碟形瓷质小垫具(采自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
图34,元初采用瓷质垫饼垫烧鬲式炉,浙江省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
图35,元代中晚期龙泉青瓷香炉套装垫烧工艺标本
元代中晚期,龙泉青瓷香炉的生产为追求产出量,大发挥窑位空间的使用率,而采用了套装叠烧的烧制方法。据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对元代中晚期窑址地层的挖掘调查报告:这一时期,器物多采用“M”形匣钵装烧。垫具器型有大有小,瓷质小型垫具数量较多,且品种繁多,造型较规整。套烧、叠烧的器物都采用外底垫烧的方法,因此也有很多圈足器的外底无釉,比如盖碗、盅、杯等常叠烧于樽式炉内底。另外,出现了外底刮釉一圈垫烧物,大型圈足器足壁较宽,足端斜削裹釉,小型圈足器足端裹釉但不斜削,足壁也不厚,涩圈的位置相对靠近足壁,且涩圈的宽度相对较窄。这些涩圈器胎质相对较为精细,釉色多为较的青色,釉层较薄。
以上特征的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了新的垫具。新出现的钵形垫具有大小两种:大型垫具,瓷质,胎体厚重,内平外圜,仅边缘上翘呈钵形,钵口较平,多用于支垫大型盘、盆等器;小型垫具,瓷质,粗砂瓷均有,外部凸出,使用时需以泥圈固定,多用于支垫碗和小型盘、洗等器。正因为元代中晚期的这种套装、叠烧工艺,所以这一时期所生产的龙泉窑青瓷香炉就出现了大量的炉底圈足露胎和内底括釉的香炉。

郑州利得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6年

  • 古玩鉴赏与交易

———— 认证资质 ————

没有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已通过
天眼查未核实
手机认证已通过
微信认证已通过

最近来访记录

  • 北京怀柔网友一周前在360搜索访问了本页
  • 山东日照网友一个月前在360搜索访问了本页
  • 安徽网友一个月前在360搜索访问了本页
  • 福建泉州网友一个月前在360搜索访问了本页
  • 北京海淀网友一个月前在360搜索访问了本页

相关推荐产品

留言板

  • 香炉龙泉窑哥窑瓷器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郑州利得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详细介绍,包括龙泉窑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18703680297。不是你想要的产品?点击发布采购需求,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鉴赏”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