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蓝釉花瓣碗值多少钱
洒蓝釉花瓣碗值多少钱
“洒蓝釉”,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因它的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故称“洒蓝”;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飘洒在蓝色的水面,故而又称“雪花蓝”。其工艺上洒蓝釉不是简单的蘸釉,而是采用管子吹上去的。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再上一层薄釉高温烧制而成的。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蓝,不骄不躁,有时静若处子,有时却也妖娆妩媚,看似无情却是多情,自古以来它都备受宠爱。洒蓝釉瓷器属于个性的品种,相对于单色釉,洒蓝釉更富于变化,变化之中又不失沉稳和内敛。
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还是以康、祭蓝釉又称“霁蓝”、“霁青”、“积蓝”等,宣德蓝釉被后人推为宣德年间三大色釉名品之一,是后世蓝釉的。在宣德蓝釉器中,盛行蓝釉白花装饰,题才有龙、鱼莲、萱草、折枝花果、缠枝花等。弘治、正德时期的蓝釉器釉面光亮,既无宣德时的桔皮纹,呈色亦不如宣德蓝釉器鲜艳,蓝中泛黑。雍、乾时期的制品为佳。
洒蓝釉瓷器从蓝釉瓷器的拍卖市场情况来看,尽管历年来在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拍的蓝釉瓷总量达数千件之多,但除去那些明显的赝品、仿品,以及来历不明、真伪难辨的器物外,来源可靠、流传有序的蓝釉瓷并不多见。而且,主要以清雍正、乾隆以及清中晚期的蓝釉瓷为多,元、明两朝的蓝釉瓷非常少。然而,市场上一旦出现的蓝釉瓷,只要估价合理,总是会受到藏家的追捧。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之后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的一个品种。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还是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佳。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