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瓷板画鉴定评估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运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艺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技术品 。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瓷板画早可追溯到秦汉期间,而真实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呈现在明代中期。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昌盛。
瓷板画种类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画内容触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画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瓷板画与纸绢画比较,资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安稳,不怕湿润,不怕霉变,其颜色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
名家瓷板画的五种鉴别方法
一、从作画用的瓷器和瓷板上加以甄别 “珠山八友”都是绘瓷名家,对用于创作的瓷器都严格的选择,他们所用的瓷器胎质细腻,造型,瓷板平整,厚薄均匀,不见疵点,看到胎质粗松,烧制变形,厚薄不匀,翘曲有疵的作品,就可定为赝品。
二、从题款的字迹上辨别 “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书画俱佳的之作,虽各人风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纯熟流畅,挥洒自如,那些字体大小不一,字形生硬拘谨的,绝不会是真品。另外“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时也出现简化字,但几率很小,若看到后的简化字,正好露出了马脚。
“珠山八友”的形成与艺术成就
民国初期,瓷板画创作艺人云集江西景德镇。1928年的一天,一位客商找到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想预订一批风格迥异、质量的瓷板画。于是乎,两人盛邀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以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六人,务必请每人绘一幅瓷板画。画作完成,众人观后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纷纷请这八位高手继续创作。这样一来,八位干脆成立了一个研究团体性质的瓷艺社,取名“月圆会”,意思是祝愿“花好、月圆、人寿”。同时相约每月的月圆之日相聚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因历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镇的别称与象征,故大家尊称八位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的每幅著作都非常精密,山水秀逸,人物逼真,花鸟赋有生气。伪作通常僵硬做作,匠气十足,没有一点大家风范。对少量摹仿极精的著作,要仔细观察,必会发现拘束呆板的痕迹,与天然流通、笔底生花的个性相形见绌。 要把握这些判定方法,关键是要了解“珠山八友”书画的个性和终身的个性改变,一起要了解他们的生卒年份。有些人通常不是从方法上去辨别,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纹,看瓷面是不是老气,看结构配件等等,这样判定必将误入歧途。有必要知道,这些都不是判定“珠山八友”的著作的规范,板背筋麻纹是烧制瓷板的技术问题,有筋无筋,有纹无纹都有“珠山八友”的著作,至于结构配件纯属人为可变之物,与判定毫不相干。
“珠山八友”以瓷入画,以胎为纸,在瓷板上彩绘,然后诞生了淡雅美丽的新粉彩。这些作于瓷板上的画,汲取了中国画的养分,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荣逼真,绘声绘色,其笔法、墨韵、颜色和一起代的海上画派的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上,“珠山八友”前后共有十人,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