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的历史
乾隆通宝的简介:钱面:钱文“乾隆通宝”直读,楷书。钱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苏”,“宝”字末笔上穿,穿上三星,穿下仰月。钱背:花生子蔓环绕图案。
背景:清高宗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铸“乾隆通宝”,包括宝泉、宝源局在内先后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铸,新疆亦用红铜。“乾隆通宝”只有少数钱背文,星号或汉字。有合面、吉语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
清乾隆通宝背“万寿无疆”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
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清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局,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为“新疆红钱”或“晋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
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清乾隆通宝雕样钱:钱币为平钱,象牙质,手工雕刻而成。钱文正面用汉文楷书书写,背面用满文书写“宝浙”两字从左至右。钱径223毫米,穿为圆孔型24毫米,厚16毫米,重15克。此钱币,前谱未载。只见有“咸丰通宝”牙质雕样钱,为宝泉局和宝源局两种,一般均为中央所制。而“乾隆通宝”钱为宝浙局刻制。
特别是“乾隆通宝”的隆字右半部夂下“生”字写成了“正”字,俗称:“正字隆”。(此种书写方式在“乾隆通宝”铜铸行用钱币中也有发现)为什么这样书写,尚待泉家学者考证。乾隆通宝。乾隆通宝-泉局雕母 藏品特征:这是一枚铜质钱币,钱币是内圆外圆形。钱币的外圆直径是2.8厘米,厚度0.18厘米。在钱币的正面刻清“乾隆通”泉局雕母有“乾隆通宝”四个楷书字,钱币的背面有满文“宝泉”两个字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