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
金,作为中国的贵重金属,由于物理属性及社会价值衡定性,金成为货币的理想承担者。在清末外国银元大批涌入中国前,中国币制仍未脱离“秤量货币”范畴,但在形式上已形成“元宝”制。基本形制为圆形钱,大概在清嘉庆年间银币才仿造出新式银元,至此中国的货币脱离秤量货币体系,具有现代形式。
插图中金币为光绪丙午年金币,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丙午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楷体“大清金币”字样。币背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外部两条,外侧为细线条,内侧有一联珠纹圈。因铸行量较小,又属贵金属币,愈显珍罕,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仍具升值潜力,是收藏者难觅佳品。
大清金币之珍贵由泉界耆宿的论述中可窥一二。1943年5月《泉币》第18期记载张 絅 伯于1920年间得吉林厂平三钱银币一枚,意大利外交官罗斯见后愿以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一对交换,至20世纪40年代,“厂平银币之价犹昔,而金币每品,万金亦不易得”;另戴葆庭在1943年9月《泉币》第20期中提到丁未一两金币“与丙午金币,同属稀品”,“当时以铸额无多,而金本位制又未确定,流入市侩之手,多熔为饰物,昙花泡影,亦可叹也。民初,其价甚廉,近以金价沸腾,亦随之激涨数十倍”。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