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汝窑,哥窑,均窑,定窑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拍卖类型 |
其它 |
“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在历史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称为“康乾盛世”,当时社会开放,文人墨客加入进来,欧洲的彩绘技法也得到借鉴,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的水平。
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康雍乾三代的能工巧匠在继承和发扬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技法的基础上,创新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古铜彩技法,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色釉;而镂雕、转心的工艺技法,以及仿古、仿前代名窑技术堪称一绝,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清康熙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时期,在瓷器发展上有两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一是恢复了景德镇御窑厂,其二是设立了的督陶官。这些督陶官有的是内务府官员,有的甚至直接由江西巡抚出任。不要小看这些制度安排,它们对瓷器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康熙时期的督陶官包括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其中,郎廷极就是江西巡抚。代表康熙瓷器艺术顶峰的“郎窑红”就是在他的督造之下烧制成功的。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 (一对)
雍正:精细典雅
雍正朝瓷器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这一时期的粉彩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有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
雍正朝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环境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朝历经61年,是瓷器烧造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
清乾隆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唐英病殁后,官窑质量开始滑坡。乾隆朝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这一时期的产品从技术上讲虽精工细作,不惜工本,但从艺术格调上较前朝有衰退迹象,成为清代制瓷业的一个转折点。
清乾隆 粉红地「锦上添花」粉彩通景「山水庭廓」图双耳撇口瓶 (一对)
乾隆时期,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堆塑的装饰手段,辅以“轧道工艺”和开光、剔刻等等。有署“古月轩”的珍贵瓷器,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从景德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命内庭供奉的高手绘画,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载:“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官窑与康熙、雍正相比,其风格既一脉相承,又特色。说一脉相承,可以从工艺、画法、纹样以及一些历经两朝,甚至三朝的工匠身上看出来;特色,则是因为乾隆不同于其父,也不同于其祖,他喜欢繁缛热闹、华贵亮丽之风。所以,乾隆官窑瓷在厚重方面不如康熙,隽永方面不及雍正,但是具有华美多姿、繁华似锦的特点,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极尽工雅细丽之能事。对于御制瓷器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精心打造。
康熙御窑瓷器严谨精工的宫廷工艺风格业已形成,并呈现出精细华美的风范,即具有朝气蓬勃的神采和朴茂华滋的气韵。雍正御窑瓷器无论在仿古还是创新方面,均取得成就,确立了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方向,即特的格调,纯粹的风范。乾隆御窑瓷器秉承康熙、雍正御窑的风范,继续发扬光大,把工艺美术发挥到了。奇巧的造型,华丽的釉彩,以及丰富而多层次的装饰风格,这种层次感是形成乾隆御窑风格的关键因素。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