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拍卖 |
面向地区 |
产地 |
其它 |
|
制作方法 |
纯手工 |
渣斗,又名奓斗、唾壶,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晋代,用于盛装唾吐物。如置于餐桌,于盛载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小型者亦用于盛载茶渣,故也列于茶具之中。元人笔记载"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筋瓶、渣斗",即指此物。
深圳立信近期征集到一件明早起成化青花鱼藻纹渣斗,喇叭口,宽沿,深圆腹,形如尊。此斗纹饰优美,神鱼游曳于水藻之中,发色翠烟,造型古朴,与晚清款式相符。其胎质细腻,釉面光润,绘画细腻,线条流畅,器型规整,釉面肥厚,发色,纹饰动感,线条自然随意流畅。
渣斗在晋代开始使用,瓷质的较常见,比如青瓷渣斗。宋代许多窑场都烧制渣斗,北宋越窑、耀州窑、南宋官窑等出品都很。明、清时景德镇窑也有制作,数量较多,有多种色釉和彩绘装饰,而以郎窑红等名贵。
明清两代渣斗也被放置于床边和几案上,以备存纳微小废弃之物,用途有所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有银器或漆器,堪与名窑瓷器比美。
有吃剩下的肉骨头或鱼刺的用具,叫渣斗。渣斗的口大、沿宽,便于放骨刺,形状上与痰盂稍有区别。宋钧窑烧造的渣斗和花盆,中外,从来都是民间的珍宝,民国初年在琉璃厂古玩铺也见不到宋钧窑渣斗,要到古物陈列所才见得到。
明、清官窑瓷器,品种繁多,精彩纷呈,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各期皆有杰作,并以瓷入画,有水墨青花的美誉,以雅致简约亮丽匀静的风姿闲步于瓷坛。
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在元代就生产出成熟的元青花,当时是外销瓷,明成化朝青花瓷以如脂如玉的白釉配淡雅的青花发色,深受欢迎。
最近来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