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大明宣德炉
商品别名 |
瓷器,玉器,字画,铜器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适用场景 |
家居 |
纹饰图案 |
山水花卉 |
大明宣德炉
物品名称:大明宣德炉
款 识:大明宣德年制
类 别:铜器
规 格:高约 7.1cm 重510g
价 格; 338万港币
宣德炉,是由明代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1428〉亲自督导、参与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运用风磨铜〈天然黄铜〉经十二炼后铸成的铜器,开起了我国黄铜铸器的先河。并亲自为铸炉铭文落款:“大明宣德年制”。这是历朝历代浫见的。
一、宣德炉的特质:
1、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开起了我国黄铜铸器的先河。
2、为制作铜炉,宣德皇帝朱瞻基亲自督促、题书铭文,这在历史上实属浫见。
3、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口沿上置桥形耳、冲天耳和边形耳《1、桥耳:皇上、大学士议事、讲径按香计时用器。2、冲天耳: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用器。3、边耳:书房焚香、熏香用器》。铭文年款多刻摸热印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4、宣德炉 除铜锌之外,还有金、银、锡及多种宝石粉、矿物颜料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的铜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经过了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从黯淡中发出奇光,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5 、宣德炉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红褐色似板栗皮壳的,叫栗壳色,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宣德炉放在火上久烧,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样。
6、宣德炉落款铭文,是宣宗朱瞻基亲题:“大明宣德年制”书体正楷,刻摸热印于炉底三足中央。
本尊宣德炉为黄铜铸制,铭文“大明宣德年制”正楷书体,刻模热印、官款。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古朴、灵巧、韵雅。作为皇宗书房议事,点香计时、陈设颇为雅致。焚香其内,数历史的厚重感随香外溢。它通体展现栗壳色,尽显铜炉精纯美质,似婴儿肚皮一样滑嫩圆润。铜质精良,入手沉甸,炉重在736克。此尊“宣德炉”来源于江西金融界收藏家之藏品。且品相,气韵文雅、色泽鲜明、落款。是精典的明代宣德三年十二炼风摩铜铸炉,经研究论证为宣德三年铸炉的首炉(宣德皇上朱瞻基与大臣们议会时按香火计时之用)。非常珍贵,是当之国宝。
二、宣德炉的铸造历史: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黄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书》《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皇帝财大气粗,意识,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宝石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黄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经过的努力,宣德三年,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这批黄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
三、宣德炉的历史价值: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生活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直至现代,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确实都不是宣德年的铸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这是因为历史原因和近代、学者的确没人见过宣德炉真品,就是放在眼前了也不一定认识,因为书上没有、师爷也未见过,怎么教?)
四、宣德炉的历史考证:
宣德三年的铜器没有标准器,回顾一下历史文献,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这一说并没有可靠的历史文献所记载。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官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件(一说为5000件)香炉。说法一普遍被认为是明末文人杜撰,说法二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然而说法二的初出典为何处是《宣德彝器图谱》。尽管此书带有1428年的序,它的真实性却有待商议。早在1936年,Paul pelliot便详细论证了《宣德彝器图谱》是后世的伪作。根据Pelliot的考证,早提及此书的是清乾隆时期的杭世骏,他在1776年发表的一系列短文中提到了《宣德彝器谱》一书。同时期,《四库全书》的编委也见到了和杭世骏所述书名略不同的《宣德鼎彝谱》的文稿。该书分为八章,带有1428年的序。到了19世纪该书被扩充到20章。在1928年,该书终定名为《宣德彝器图谱》,应也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版本。尽管该书声称宣器器形仿自宋代的《考古图》和《博古图录》,然而从传世的实物看,很少器物类似《考古图》和《博古图录》所载。而且,明史中从未提及宣德三年铸炉这一说。种种迹象表明,《宣德彝器图谱》可能是晚明的伪作。但同样不能肯定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
五、宣德炉的文化背景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淘、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阶段。
六、怎样品鉴辨识宣德炉
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明代宣德三年铸炉:重韵味,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都耐人寻味。明代中期至名模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高点。值得注意的是,宣德三年炉:底款为:六字正楷书体、热印铭文,底款的“德”字心上没有一横,有“传说故事”。进入清代中期,落款也有不省一横的。明代宣德年后铸造的各类铭文仿炉,其铭文大都为小楷字体,书体不规整、且制字的衣横均未过刀的写法,直至清代。
1、包浆色泽
宣德炉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长时间氧化炉色不变。伪品包浆枯藁,有的象油漆,有的无炉色、越放久越难看。旧说有五色,分别为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经纸色为。
2、铸工造型
真品铸工质量平均,铸工相当艺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宣德炉造型朴古雅韵,古雅浑厚为上品,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桥耳为上。铸工越精越好。以大小而言,径8-12厘米的炉常见,重量在600__800克之间,属于手把炉;工艺精者稀见,价值也很高,宣德三年铸炉,不以重量评价。进入明中期后,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越重价值也越高(明末炉不属明代铸炉)。
3、磨损款识
真品有自然均匀的使用磨损,特别是在足底。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落款热印得越精越奇就越能帮助断代,而铜炉的价值也越高。宣德炉在明、清以及民国均有铸造,但如何判定年代的早晚呢?从整体造型上来说,明代宣德三年炉精巧、韵雅,炉重在六百至八百克。明代中期后,铜炉的整体风格是浑厚、拙朴,重量在一千克以上至几千克。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清代中期,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清代晚期及以后,铜炉铸造的质量每况愈下,无论是胞浆纹饰造型都比前期的差。值得一提的是带有“石叟”款的铜炉。对这类铜器的考证有不同意见:英铜器Rose Kerr在她的《中国晚期铜器》书中提出“石叟”是始于明代后期的一江南作坊的“商标”(Rose Kerr, Later Chinese Bronzes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London, 1990]);另一Paul Moss不同意,他在《第二青铜时代》一书中认为明后期的专铸“石叟”款铜器的作坊不存在,“石叟”是传说中擅长作银镶嵌铜器的一僧侣的别号。他认为带“石叟”款的铜器是19世纪的作品。下图带“石叟”款的银线镶嵌的铜炉,一说是17世纪,一说是19世纪。进入现代后,铜炉在以巧生为代表的铸造工艺中,无论炉型、材料、工艺均出现之作。但与宣三炉相比,还是差距不小。
4、内腔特征
宣德炉的外形,其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宣德三年铸炉,炉腔、口、壁等厚。明代中期后,工匠更注重内腔的造型设计,尤其想表达炉腔的纵深感(横向的和竖向的)。横向的纵深感以弧线大来体现,竖向的纵深感以炉腔深来表达: 炉壁不等厚,上下厚,中间薄; 炉口壁直,向内腔过度有棱角;内腔底低; 内腔底面径小; 内腔的凸处低于外形的凸处。
七、仿品鉴别
1、当代仿。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般极尽。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2、明代中期仿。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伊斯兰文。明代中期伊斯兰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伊 si 兰 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伊 斯 兰文(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3、明末和清初仿造。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4、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
5、 收藏宣德炉要点:
丛观宣德炉的收藏,误区很多,这和现代所唯的认知有直接关系。这里要指正的是:宣德年铸炉才是宣德炉,后朝各代民间铸宣德炉,只能是仿宣德炉。宣德炉问世后,得到各朝代忠爱,但各朝各代,均铸造了各自铭文的铜香炉,也非常精典有朝代特征。铸造浠少,正因铸造浠少,才显珍贵。但明朝各代民间均未出现仿大明宣德年制的铜炉。民间铸炉,均印自已的铭文。大量出现仿宣德炉是在明末开始,进入清代盛行,后各朝、各代民间大量私仿,直至现代。因此:收藏宣德炉:一、宣德三、四年的俩批次铜炉,宣德三年炉为上品。二、明·清各代的铸炉。三、明朝各代的民间铸炉〈有自已落款〉。四、清朝各代的民间铸炉 〈有自已落款〉。五、明末、清初的仿宣德炉〈比铜质、炉型、工艺、印款铭文〉。 六、清三代的民间仿宣德炉 〈比铜质、炉型、工艺、印款铭文〉。 七、清晚、民国期民间仿宣德炉,〈好炉很少,收藏意义不大〉。八、文革、现代铜炉:巧生仿宣德炉和巧生炉。
宣德炉奇妙处在于色彩。伪造的宣德炉色彩炫于外表,真的宣德炉色彩融于内质,从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如同美丽的女子,其肌肤柔滑细腻,惹人抚弄。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伪造的宣德炉,即使用火培养数十年,一旦脱火,则形容枯藁。该大明宣德炉,是明末时期的宣德炉,揭开了近六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
大明宣德炉 近年来成交记录:
鬲式三足宣德炉 ---- 成交价格:RMB 5,680,000--- 成交日期: 2008-12-05
明 铜片金宣德炉----成交价:RMB 5,150,000---成交日期:2011-01-07
铜象耳宣德炉 ----- 成交价格:RMB 13,910,000 ---成交日期:2012-06-17
铜象耳宣德炉 ---- 成交价格:RMB 14,950,000---成交日期: 2013-12-04
双象耳宣德炉 ---- 成交价格:RMB 9,900,000 ---成交日期:2014-06-30
大明宣德炉 ---- 成交价格:RMB 8,060,000 ---成交日期:2015-05-21
大明宣德炉 ---- 成交价格:RMB 17,410,000 ---成交日期:2017-06-19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