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铜炉>铜炉的鉴赏 免费发布铜炉信息
广告
热门浏览

铜炉的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16 14:00:26 信息编号:123526787
铜炉的鉴赏
  • 面议

  • 家居

  • 山水花卉

  • 铜器

分享

详情介绍

商品别名
铜炉
面向地区
适用场景
家居
纹饰图案
山水花卉

铜炉的鉴赏

    在很多中国的历史剧中能寻到一炉清香。在古代,香炉常常和书画、宗教、艺术、雅集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今,香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生活现象,甚至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已经远远突破了其作为一件器物、铜制品、工艺品的意义,更多是承载了一种寄情于物的情怀。

  祭祀与文人雅赏

    “宣德炉虽然是的称号,但是它终能成为香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品牌,其实还是要归因于文人雅士对它的喜爱,如果宣德炉仅仅在使用,那它不会流传得那么广泛,所以宣德炉的很多作品还是秉承了明朝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简洁、明快、古朴,同时手感,充分考虑使用场景,这些香炉被文人雅士玩出了更大的空间内涵。”吴震中认为,铜熏香器起源在,逐步延伸到达官贵人成为风尚,然后进入文人雅士圈逐步融入生活,后为民所用。当然,现代社会由香炉所延伸出来的文化氛围、文化土壤与古代相比依然有明显的不同。

  铜质香炉的地位与精妙

  一般来说,香炉的材质有竹器、木器、象牙、玉器、瓷器、紫砂、金银器、铜器等。“铜香炉在各种材质中使用广泛、具代表性,这和宣德炉的地位之高密不可分,能够用的年号命名的香炉从古至今只有宣德炉,宣德炉从走入了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生活,宣德炉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地位和财富效应的象征。这就使得铜炉在香炉中的价值更加凸显了。另外,青铜文明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时代的标签,也使铜材质制作的香炉在各种材质的香炉中间具有特的地位和价值。”  铜质与铜色都有诸多讲究,历来藏炉家欣赏的是铜炉的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和青铜器不同,铜炉的形制花纹比较简单,只有款识,没有铭文。铜炉作为文房雅玩,不但要求形制端庄古朴、线条流畅匀称外,尤为重要的是皮壳包浆是否玉毫金栗。皮壳包浆的美,是炉子的铜质要精炼,铜中的金、银、锡、磷等贵金属添加的比例、顺序要合适,其次就是养炉,一尊新的铜器购回后要行精心的擦拭,擦拭时好用比较细腻的棉布,多养护几次后,好像有了生命、有了灵气。铜器要经常擦拭,保持洁净以增加美感,不失庄重。面上灰尘也会吸附铜器的灵气与光泽。铜具的移动要轻拿轻放,以免碰撞损伤。不常用的炉具要放在干燥通风架上或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以便提醒自己及时养护。随着盘玩的年数递增,深浅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浅有浅的好、深有深的妙,深浅均妙趣横生。皮色会产生自然变化,皮色的种类也十分丰富,有藏经纸色、茄皮色、蜡茶色、朱砂斑、栗壳色、琥珀色、棠梨色、黑漆古色、猪肝色、石榴皮色等等。一个好皮色的铜炉非常难得。这正是铜炉的精妙所在,也是藏家爱炉所在。

 

明代鎏金铺兽首衔环钵盂式铜炉连座

  从古至今,无论作为国之重器,还是文房香具,处处都有铜炉的身影。铜炉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民间就已有了焚香所用的“博山炉”。至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喜爱在书斋雅卧内以铜炉焚香,以追求“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和古雅氛围,铜炉收藏也因此朝野。当时铜炉制造行业达到鼎盛,所制铜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精美佳妙,其中即包括遐迩的大明宣德炉。宣德炉自诞生起就在收藏圈极为受宠,明代祝允明有云:“其虽小所费甚巨,几与金玉同价……当与商彝周鼎共宝。”明人沈德符所著的《万历野获编》也曾有言:“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与古敌。盖北宋以雕漆擅名,今已。而三代尊彝法物,又日少一日。”可见当时宣德炉的市场价格与秦汉古铜器几无差别。几过去了,现在收藏界对包含宣德炉在内的明清铜炉收藏仍十分热衷。

清乾隆 御用三足双耳铜炉

清乾隆“养心殿精鉴玺”楷款铜鎏金云龙双耳炉

  扑朔迷离真假成谜

  历史上,宣德炉的诞生源于明代宣德皇帝嗜好香炉,特下令从暹罗国进口了一批“风磨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汝窑、哥窑、钧窑、定窑等所产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铸造香炉。据史料记载,当时铸造宣德炉过程十分繁琐。为香炉质量,宣德皇帝要求把从暹罗国进口的“风磨铜”和金、银、锡等几十种贵金属原料经过少十二次淬炼,才可成器。终在宣德三年(1428)共铸造出香炉3000座,以后再无出品。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于宫内,少数赏赐给皇亲国戚、近臣和一些庙宇。然而,对于这些宣德炉,普通人却只知其名而未见其形。

明末 洒金螭龙耳铜炉

  从目前博物馆所藏大明宣德炉可窥其基本形制: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宣德炉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像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此外还有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明代收藏家项元汴曾言:“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近代收藏家王世襄曾漫话藏炉:“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这是经过长年炭墼烧爇,徐徐火养而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的程度。”如故宫博物院藏双龙抱柱铜炉、兽耳活环钵式炉、冲耳乳足炉等都是明清铜炉的,虽炉身无花纹装饰,但造型严谨,光泽含蓄,典雅。

  为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古玩商仿制宣德炉的活动从未停止。据传言,宣德炉停止铸造后,一些“司铸”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过仿造,真伪难辨。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所收藏的诸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有学者认为,宣德三年、宣德四年确实铸造过铜香炉,但数量很少,绝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为后来仿造。一些业内学者认为,明朝正史从未记载宣德年间造过香炉,所谓“宣德炉”只能被称为具有“宣德”款识的铜炉。有人考证,就连有关典籍《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都是伪书,“宣德炉”只是一个传说。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琴书侣”铜桥耳炉

由于宣德炉价值连城、稀有难求,自其诞生后不久就有大量仿器出现。不仅如此,宣德之后的很多铜炉大都以宣德炉的造型为铸造的摹本,清代大量铜炉的制作都有着宣德炉的很多特征。不容忽视的是,明清铜炉在不断的发展中品种亦越来越多。如清代便出现了许多仿古式样的铜炉,甚至出现了一些制造铜炉的高手,如清代石叟款铜炉技艺,在当时和后世都是十分的,已具备了相当的“品牌效应”。种种诸类都逐渐成为如今收藏市场上藏家们争相求购的珍品。

 

   传统的铜炉盘养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通过加温的方式让金属铜加速氧化,形成更厚实的氧化层,从而使炉子皮色发生变化。基于这种方法,玩炉人形成了传统的炭养法。炭养的就是快速烧炉法,现代人发明出烤箱法、灯泡加热法、电炉加温法、阳光暴晒法,甚至还有冷冻降温法、自然老化法等多种形式的养炉方法。其二是通过盘擦进行极轻微的打磨,去除一些浮尘和氧化物,长期的盘擦会令炉子的表面更加光洁细腻,给人一种珠光宝气的感觉。但这种方法无法借助外部环境或机械来实现,是玩炉者自身在长期的填炭培灰、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进行。

  玩炉者的共同心愿,就是期望炉子能快速养成漂亮的皮色,但十年八载实在太慢,若用大火猛攻,以大炉之火施于小炉,虽名为炼炉,但其势则与熔铜无二,这样的方法虽快,却往往导致宣炉铜质干枯而皮色灰黑,不堪入目,若是损坏了珍贵的老炉,不免令人遗憾。

明代正德年款铜炉

  因此大部分玩家更倾向选择炭火慢养法。具体方法如下:

  准备好干燥纯净的香灰。然后将宣德炉内外清洁干净,放入占炉膛八成左右的香灰,根据炉的大小埋放一颗约直径四分之一大小的炭块,炭块可以事先点燃,也可埋在炉内香灰中用火机点燃。待炭烧透后,宣炉的温度也上来了,温度以稍稍烫手为宜。若温度过高,可以适当压紧盖住炭的香灰;温度过低,可以考虑适当加炭,也可以减少覆盖在炭上的香灰厚度,或者在炭块的上方用香箸戳一些透气孔以促进炭的燃烧。

“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款冲天耳三足炉

  明末收藏家赵汝珍曾说过:“‘撼’即盘也,称‘撼’称‘盘’而不称‘擦’;‘擦’者用力揩抹者也;‘盘’则是轻轻拂拭也。”这句话道出了盘炉的要领,即轻且柔。

  宣炉的盘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日复一日,循环往复,要有足够的耐心。若放火得宜,有意无意地坚持,久久不辍,宣炉的皮色将渐烧渐透,渐透渐退,渐退渐莹,皮色沉着而纯净,没有耀眼的贼光,这中间的喜悦只有盘炉者才可以体会到,正所谓“虽好事犹不失清闲本色”。

明 阿拉伯文铜炉、瓶两式

 

“石叟”款铜炉

  慧眼如炬辨伪识真

  明清以来,铜炉收藏历经数次高潮,今天藏界对明清铜炉的热情,使其价格稳步攀升,寻购者日增,并屡次,普通藏家更是趋之若鹜。但应正视的是,藏品中也常常鱼目混珠,故在铜炉收藏中鉴藏方法的了解与学习也极为重要。一般而言,铜炉的鉴别与收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质地。明清铜炉的质地与重量是一个重要的鉴藏标准,直接关乎铜炉的品质。如宣德炉就是经过十分繁琐、苛刻的手段才铸成的,质地精细,分量十足,且不易生锈,器表颜色红润亮泽,特别精美。此外,不少铜炉还加入了洒金或洒银的工艺,就是要在铜料中添加少量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不仅了铜器柔美的色泽,更增加了宣德炉的重量。按照这种方式铸造出来的铜炉,才被认为是好炉。由此可见,铜炉质地精纯是一个重要的鉴定指标。

  器形。明清时期,铜炉不仅是礼乐祭祀、国家政权的象征,也被普遍地运用在书房雅舍的布置中。明清铜炉造型多是根据历代图谱中的造型样式设计的,因而在鉴定时可以将《宣和博古图录》《宣德鼎彝谱》等图谱当作参照依据。

清代官帽耳大铜炉

  色泽。宣德炉作为明清铜炉的种类之一,促使其他“仿宣”器物大量出现,成为明清铜炉鉴藏中的一大品类。据《宣德彝器谱》所载:“有流金单傅本色如蜡茶、藏经本色亦大雅。”《宣德博论》载:“宣炉本色有三种流金:仙桃色、秋葵花色、栗壳色。”且宣德炉色泽柔和,灿烂自然,在强光下可以反映出暗淡的奇光。宣德炉的这种皮色差异与宣德炉用料以及工序的不同有很大关系。真正的宣德炉本身含有一定比例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比如紫金色的宣德炉主要是经珐琅工艺制成的,这种工艺是在宣德炉表皮镀上一层黄铜和汞的合金。这种镀金虽然不会脱落,但是会被磨损或烧毁。出于这些技术原因,铜炉的皮色作伪并不容易,故成为品鉴真伪、高下的重要标准。例如在鉴藏宣德炉时,应特别观察炉本身端丽无铸、浑然天成的皮色。明代文士冒襄《宣德炉哥注》载:“宣炉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热火久,烂灿善变,久不着火,即纳之污泥中,拭去如故。”宣德炉的皮色,可谓变化万端。此外,宣德炉的锈色也应引起注意。宣德炉是由金、铜等30多种原料制作而成的。受制作水平与技术制约,金属溶液中所有成分未必都能够均匀融合,因而经过长期氧化,铜炉表面氧化层就会形成不同的锈斑,主要有朱砂斑、葡萄斑、青石斑、石绿斑、淡蓝斑、黑漆古等。曾有学者称宣德炉有皮色罩在铜体外,使得空气隔绝,因而不会生锈。他们认为宣德炉出现斑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焚烧沉香所致。

清代如意耳筒式铜炉

  铭款。明清铜炉常常有铭款。在赏鉴时,应注意铭款的内容和样式两个方面。在鉴别内容之后,接下来要注意的就是款式工艺,大多宣德炉铭款以减地阳文楷书为主,其他还有阴文楷书、单框阴文篆书等。铸造方法上,多数是铸款,少数为刻款。这一点从字口的边角痕迹可以看出,圆润者为铸,锐利者为刻。好的铭款字迹清楚、结构严谨、字体规整、精美大方。

清代云龙纹铜炉

  铜炉以其自身特有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奠定了在艺术品收藏之中的特地位,声名远播。但与书画、瓷器、玉器、家具、佛像等明清时期其他门类艺术品的“亿元时代”相比,成交价格尚不能相提并论,主要归因于大家对铜炉价值认知的缺失,期待未来能得到更多学者和业内的关注。

清康熙时期所制钵式带编织纹盖的铜炉


福建映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年

  • 古玩器物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六一北路256-278号(双号)2#楼1

———— 认证资质 ————

没有个人认证
企业认证已通过
天眼查已核实
手机认证已通过
微信认证已通过

最近来访记录

  • 浙江杭州临安网友一个月前在百度搜索“清乾隆“养心殿精鉴玺”楷款云龙双耳炉”访问了本页
  • 广东广州网友用手机一个月前在神马搜索“铜炉暴晒”访问了本页
  • 北京网友用手机一个月前在神马搜索“铜炉的成分”访问了本页
  • 北京网友一个月前在神马搜索“王世襄炼炉”访问了本页
  • 山东临沂莒南网友用手机一个月前在神马搜索访问了本页

相关推荐产品

留言板

  • 铜炉铜器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福建映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铜炉的鉴赏”详细介绍,包括铜器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13123269962。不是你想要的产品?点击发布采购需求,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铜炉的鉴赏”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