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通宝的价值雅诗阁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道光通宝的价值雅诗阁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征集部
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钱径一样平常2.0-2.6厘米,重2.5-3.6克。钱文“道光通宝”四字直读,钱背满文记局,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早期制作较为规整,延续了嘉庆通宝的形制。
治家有余,治国不足
近人蔡东藩评价道光帝,“徒齐其末,未揣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诚然,作为一国之君的道光帝,节俭到斤斤计较甚至荒唐可笑的地步,不仅不能强国富兵,反而培养了一批虚伪逢迎的大臣,外国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与道光帝的这一节俭癖不能说没有关系。
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即位。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在诸列强面前显示其落后、孱弱的一面。在治国理政方面,他盲目推崇“节俭”之风,甚至连军费开支都大大缩减。造成举国上下一片积贫积弱的景象。朝野上下表示出了严重的不满:乾隆皇帝时,东伐西征,兵强马壮,耗费银两无数,相反还是太平盛世。
道光时期,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王朝在衰败的泥潭中挣扎。
道光帝为了贯彻其“俭风”,甚至要求铸币局要减少用铜量,结果导致“道光通宝”成为了清史上轻薄的钱币之一。无怪乎历史学家孟森先生曾以“庸暗”来评价道光帝执政时的中国,窃以为,此两字虽不中听,但却贴切。
维护统一的道光银钱
说罢道光通宝,这里介绍道光时期发行的一种特殊货币——道光银钱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新疆爆发了张格尔集团卖国叛乱事件,这是一场英国侵略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裂活动,遭到新疆各族民众的强烈反对。道光八年(1828年)清军在维吾尔族等各族人民协助下,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此后新疆地区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存世的银质“道光通宝”钱就是道光年间平定张格尔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物。
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七年(1827年)二月初五,长龄上奏:“阿克苏局内采买铜斤甚少,不敷鼓铸(铜钱)。查有口内(新疆称星星峡以东为“口内”)解到小锭盐课银五万两,口外向不通用。据局员禀称,请将此项银两照普尔红钱之式,改铸银钱,每银钱一个,计重库平一钱,加以火耗,抵作普尔红钱十六文……与普尔钱兑用,回户商民亦俱乐从。”
今所见阿克苏钱局铸造的银钱,仿照新疆红钱式样,圆形方孔,面文“道光通宝”四汉字,背满维文“阿克苏”,直径22.5毫米、厚1.3毫米,每枚重3.6克左右(约为库平一钱)。还见有大样型银钱(如图),直径26.7毫米、厚1.7毫米,每枚重约7克(重库平二钱左右)。有人认为大样型银钱重量约为普通道光银钱的两倍,应该称为阿克苏“道光通宝”折二银钱;也有人认为大样型银钱是户部颁发的样钱。
不过,阿克苏钱局铸造的“道光通宝”银钱投放市场,开始时回户商民都乐于使用,但仅流通行使很短一段时间,就不再流通了。新疆钱币学家穆渊《清代新疆货币史》认为流通时间仅有一年。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一枚道光银钱折16枚红钱,计算不太方便;二是因人们“唯恐以银铸钱,或有铜铅掺和,未得足色,不愿行使”。
总之,阿克苏钱局“道光通宝”银钱是新疆历史上早的圆形方孔银币,它见证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加之道光银钱流通时间短、铸期短、铸造量少,故存世,弥足珍贵。钱币学家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182页说:“另有(道光)银质钱,见二至三枚,珍。”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目录》下卷1230页,也标注“银质道光 阿克苏(仅见品)”。
近几年,新疆、甘肃、山东等地又陆续发现了数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存世的阿克苏“道光通宝”银钱不超过20枚,可谓,引人关注。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