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古钱币鉴定机构,广州古钱币鉴定,古钱币鉴定价格,古钱币鉴定公司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
中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
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一般不会生锈,但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若锡在15-32%时,从“铜一锡系状态图”分析,形成a固溶晶体和 共析体组成.而其中的 相(Cu3Sn)及SN,因锡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谓“水银光”又称“水银浸”。同时锡青铜还会有“逆偏析”趋向,即锡由内外析出,使铜钱表面呈“白斑’又称之为“锡汗”。当含锡量在10-305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SnO2)呈银灰色.这些现象也会同时产生,或分别产生,都会使铜钱表面形成“水银光”。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光”。
古钱币在线鉴定
古铜钱耐蚀性能的评级:
金属材料耐蚀性能共分10级,而古铜钱耐蚀性能都,一般都在1-5级之内。
耐蚀性:1级别 0.001毫米/年
很强耐蚀性:2级 0.001-0.005毫米/年
很强耐蚀性:3级 0.005-0.010毫米/年
强耐蚀性:4级 0.010-0.05毫米/年
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
锈蚀现象述语
(1)生坑:在各类型土壤中出土的古铜钱,锈蚀明显并保存完好称为生坑。只说“表面氧化严重”是片面和不确切的,应改为铜钱“锈蚀明显”。因其不仅表面有锈蚀,而且内部也有晶间腐蚀等存在。
(2)熟坑:出土多年但依旧保留部分锈迹的古铜钱。又称为“老生坑”。
(3)传世古;存放在大气中锈蚀的古铜钱,又经常期把玩,表面黑又光亮。
(4)黑漆古:存放在干燥环境中的古铜钱,未经把玩,表面呈黑色。
(5)水银古:古铜钱含锡量高并在中性土壤中形成可见的“水银光”,即表面有银白色的锈层。有些书上只说表面银白色的氧化层,是片面和不确切的。
(6)包浆:古铜钱在水中或干燥环境中锈蚀后呈多种颜色,即为红、黄、绿锈的“黑漆古”钱。